闫跃龙:运营商的“新增长”,需要什么样的“新IT底座”?

2月28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2)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

本届大会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显得意义特别,正如其主题“连接无限可能”(Connectivity Unleashed),全球运营商们期望在“连接”中发现新增长的无限可能。

其中,国内三大运营商无疑在探索新增长上处于全球前列。去年上半年,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8%,中国移动DICT收入同比增长59.8%,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6%。

站在数字化转型拐点,运营商获得新增长的关键是什么呢?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的致辞主题透露了答案:“+IT,新增长”。

无论是运营商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还是运营商掘金行业数字化转型,IT基础设施的变革刻不容缓。

掘金“企业上云”

“上云是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从整体发展状况来看,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4年将超过3500亿人民币。”亿欧智库发布的《2021中国企业上云指数洞察报告》指出。

闫跃龙:运营商的“新增长”,需要什么样的“新IT底座”?

汪涛在演讲中也指出,在中国企业上云将创造4600亿美元的空间,其中2000亿美元以联接为主,2600亿美元属于运营商基于云网向上可探索的空间。

对于运营商来说,掘金企业上云市场不仅可能,而且意义重大。如果说典型运营商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主要是基于卖流量盈利,基本被管道化,那么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有望抓住产业数字化潮流,通过向政企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数字化转型综合解决方案来增加收入,变管道为集成商或者业务与平台运营商。

然而,这一切都有赖于IT基础设施的支撑。如汪涛所说,新业务上线要求更短的时间,需要云原生开发架构和流程支撑;驻地云、公有云、边缘云等多种部署形态,要能满足行业客户对可靠、数据保护和时延的需求等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带来了全协同的分布式云作为运营商的新IT基础设施,以帮助运营商实现ICT协同、云网协同、云边协同。

分布式云,顾名思义就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云,是公有云的进化形态。之所以这样,是为了解决传统云计算中心化所遇到的大数据传输问题、数据处理的即时性问题,以及隐私与能耗问题。分布式云,因为距离企业的数据和业务活动发生的物理位置更近,所以能实现更低的时延、更低的数据成本、更好的体验。例如,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分布式云可以将直播、在线教育、VR渲染等需要大流量、低时延的业务部署在智能边缘云IEC上,更好满足业务需求。而对于政企行业来说,分布式云可以对智慧园区、工业智能、医疗影像分析等需要低时延、数据合规性要求较高的业务进行更好的支撑,而对于零售门店、线路巡检、关键设备远程维护等分散分布的业务,分布式云的效率也更高。

对于运营商来说,分布式云的需求是巨大机遇所在,因为有助于依托其庞大的云网资源,同时发挥其电信级苛刻运营的特点。打个比喻,电力技术的出现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网把电力从发电站输送到千家万户,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现在,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而云网将能让运营商把强大的智能和算力输送给千行百业。

而华为所提供的全协同的分布式云,更是分布式云与云原生的聚合。华为云率先进化到了云原生2.0阶段,这是彻底的云化,不仅能让企业发展新业务,而且能与老业务在云上协同,让企业真正成为“新原生企业”。当分布式云遇到云原生,是化学反应,可以让运营商将高效、敏捷、标准的云原生能力,通过泛在的分布式云延伸到行业客户的身边,帮助各行各业快速实现全面云化、全栈智能。

显然,这样的云基础设施是利人利己:一方面有助于运营商自身数字化转型走向纵深,实现内部作业效率的提升,实现大数据精准营销;另一方面有助于运营商向行业客户提供快速、高效的解决方案,掘金企业上云市场。

重构数据基础设施

对于运营商来说,IT的变革还包括数据基础设施。

伴随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量呈现出大爆炸的局面。数字可以说明:运营商BSS域话单数据量将增长7.5倍,ToC业务的高清视频业务增长将超过10倍,大数据分析数据量将增长5倍。

这使得传统的数据基础设施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因为传统的IT系统是烟囱架构,即单台或者多台设备物理上对应某一个特定的业务,不能灵活适配业务场景的变化,资源利用率低。统计表明,当前只有不到40%的存储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这种烟囱式的架构管理效率也非常低下,因为传统管理运维软件也是设备维度,无法适应管理员对多个运维场景的管理,故障定位时间通常需要小时级甚至更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推出了全场景数据存储池,帮助运营商实现数据“跑的快,用的省,管理易”。

具体来说,华为的OneStorage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打破存储设备的边界,将全闪存、融合、分布式等不同的存储设备整合成统一的数据存储资源池,实现资源按需分配和数据的高效流动;而且打破了管理功能的边界,让面向场景的闭环自动化融合成为可能。

多云融合,同样是这种解决方案的一大特点。在企业上云提速的情况下,多云环境成为常态。这同样带来了烟囱问题,即多云之间形成孤岛,彼此不能实现存储资源的高效共享。面对这个问题,华为的OneStorage方案创新性地引入存储资源池和业务SLA对接的理念,首先将不同类型和能力的存储资源池化来定义存储的不同类型,然后用SLA实现底层复杂性的封装,让用户在云环境中一键调用,实现一致性的体验。

基于全场景数据存储池的数据基础设施,运营商所获得的体验是焕然一新的。我们不妨以数据对比可见一斑。仅以“省”来说,这种新的数据基础设施在资源按需发放上,就能使CAPEX降低超过30%,而通过智能运维也能为运营商带来业务运维3倍效率提升。

可以说,“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最能概括全场景数据存储池,其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运营商应对数据大爆炸的利器。

后记:为什么要“+IT”?

传统意义上,大家都知道MWC是电信行业的盛会,但是为何汪涛要在开幕首日讲“+IT”?

在笔者看来,这是要为运营商CT的躯体内注入IT的血液,剔除CT的糟粕,吸收IT的精华,改变CT传统上复杂、刚性、封闭的问题,走向IT的开放、高效、敏捷。这种融合是一种进化,而过程就是数字化转型。

换句话说,运营商想要掘金行业数字化转型,首先自身要转型,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快速建网和业务创新,还是为了在产业数字化方面赢取更多收入,都需要构建一个坚实的智能IT底座。同样,“+IT”也体现在组织、思想上,正如安永在一份报告中所说,运营商需要开展面向客户的组织架构,以更为扁平化的业务架构打破传统垂直烟囱式结构,推行DevOps开发运维模式、采用数字化工具,提升业务灵活性。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为什么提出并实现“+IT,新增长”的是华为?答案是昔日的华为和现在的运营商处境太像了,华为也曾经是传统的通信企业,面对数字化大潮锐意求变,首先在自己身上开刀,进行数字化转型。其中,IT基础设施的重构就是关键之一,熟悉华为内部运行的人们可能知道,华为的技术和业务构建了一个叫做HIS(华为IT服务)的IT平台,它把全量的公共基础资源、数据联接,以及公共基础平台服务、数据平台服务都变成一系列的平台软件包来做服务,使能更高效地构建应用,帮助业务提升效率。

在技术上,华为也是为数极少的同时在CT和IT领域领先的公司,其在能力、经验和生态都堪称是业界的佼佼者。例如,分布式云要想真正实现,就要在全球拥有尽可能多的部署。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华为云与伙伴在全球共27个地理区域运营61个可用区,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在制造、零售、医疗健康等九个垂直行业以开放50+场景化云服务。

又如,全场景数据存储池要想实现,存储设备的能力是基础。华为OceanStor Dorado连续6年进入Gartner的领导者象限,正如Dorado是世界上游得最快的剑鱼,华为OceanStor Dorado树立了高可靠和高性能的业界口碑。而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则能帮运营商机房空间降低44%,能耗降低50%,可以实现一套存储即可支持HPDA、大数据、视频、备份归档等多样化应用等等。

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运营商只有具备可靠、高效、智能的IT基础设施这个“根”,才能支撑起数字化转型蓬勃向上的参天大树。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593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3-02 11:33
下一篇 2022-03-02 11:43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