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顾问文韬:华为人才管理为什么这么牛| 笔记侠

早期,华为作为初创企业,没有钱,也是(和客户)签了合同,才能给大家发工资。

成功,无非是靠做对了核心理念,自然而然,走到今天。

华为很早就认识到将人作为最核心的资产,比资本重要。

华为每年给员工配股。股票越来越多,我发现我越来越热爱华为,越来越希望任正非身体健康,情不自禁地成为了华为的命运共同体。

俗话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华为是财散,财还聚。

一、华为成功的密码

1.坚持人本主义

最基层员工是利益共同体,可以跟投项目,员工没有钱,可以通过背书,获得银行贷款,自然搞得好。

中层干部是事业共同体,高层干部是命运共同体。

这是三个不同的层面。

所以,人力资本真正的目标,要高于财务、资本,先有人力资本的投入,才有财务资本的增加和高投资回报。

很多企业认为,有钱才能吸引更好的人才。但任正非说:我先把人才搞定,自然会产生更高的价值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不同的假设。

越是名校的人才,越具有自我管理意识,认知广、懂得珍惜、时间管理能力强、团队投入快。

所以,华为坚持高薪吸引优秀人才,坚持研发和管理变革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运营效率。

2.成为业务驱动力

华为人力资源发展目标是成为业务的驱动力。但是,华为的人力资源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分为4个阶段:

华为顾问文韬:华为人才管理为什么这么牛| 笔记侠

第一阶段,人事服务阶段。公司对实物资本的重视高于对人力资本的重视。

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基础人力资源政策和服务,提供报销,合同,离业务较远。高级管理者的重心是管理业务。

第二阶段,开始逐渐走向规范化和职能化阶段。

第三阶段,成为业务伙伴阶段。

人力资源贴近业务,密切响应业务需求,搭伙过日子,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高级管理者加大对人才管理的投入,管理成熟度提高。公司认为人力资本发挥重要价值。

第四阶段,战略人力资源阶段。

人力资源成为公司级关键流程的owner和驱动者,通过人才来驱动业务、财务。更加主动地识别业务问题,提供前瞻的业务洞察。高级管理者的重心是管理人才。

华为过去是业务牵引人力资源,现在是人力资源匹配业务,未来会成为业务驱动,这是华为的精髓。

二、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成功和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

1.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劳动力是公司创造价值的主体,到底是资本驱动公司,还是劳动力驱动公司?

首先是劳动创造价值、知识创造价值,资本创造价值是第二位的。华为强调的是产品有竞争力,人才进来后,才选择资本。

3G、4G、5G,产品总会升级,华为的基因是价值观体系。

一切工业场所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保存的自然资源。所以,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项目管理就是把所有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华为全是流程化管理,任正非根本不需要操心。

热力学第二定律清晰地告诉我们:在一个封闭系统内,有序熵就会逐渐递减,无序熵会逐渐增加,无序增加到一定程度,企业就会崩溃。

组织一定会出现懈怠、流程僵化、技术创新乏力、业务思路固化。

封闭系统内一定会熵增,是不可消除的,怎么办?

必须熵减,打开封闭系统,注入活力。

华为在困难的时候,每年要进入一万新人,为什么?

因为再优秀的组织,不把落后的人干掉,就回到“丛林假设”。

新人是活力的源泉,水活,才不腐,开放才是一个企业最大的活力。

常言道:水往低处走,但华为想要让水往高处走,把水抽起来。

所以,华为除了挣钱外,坚持“三大投入不变”,这是《华为基本法》规定的。

坚持研发投入不变。华为基本法规定,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华为收入的10%,坚持了30年。

坚持变革投入不变。信息化、组织变革,雇佣工资,最一流的管理实践,华为每年的变革费用占2%。

1997年,华为每年业务翻番,但遇到了问题,货发不出去、重大事故频发、客户投入不断、部门之间互相扯皮。

找来找去找不到问题,任正非就带着高管团队去了美国,参观了很多公司——波音、摩托罗拉。最后和IBM的高管团队沟通,想请IBM当华为的老师。

IBM回话:给钱就教。咨询费是4800万美金/年,折合人民币将近5个亿,而且不允许讨价还价。金额相当于华为全年利润,任正非说干。

为什么不讲价?因为不讲价的时候,客户就会有一定的内疚,所有的老师我来挑。

华为挑了IBM最好的老师,教了华为10年。此后,华为的管理脱胎换骨,这就是对管理的投入。

华为的管理很牛,就是花钱堆出来的。

2.人力资源管理的坚实基础

第一点,构建核心价值观的底座——“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很简单: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

文化是导向,它告诉员工坚持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长期塑造。

企业要不要洗脑?

要。

第二点,寻求自我批判机制——“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的可靠向导”。

诺基亚手机,败在哪里?固步自封。

为什么会固步自封?因为它太成功,成功是成功者的魔咒。

很多人认不清自己,一旦取得小成功以后,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很多时候,不是企业遇到天花板,而是企业家遇到天花板。因为他认知打不开,没有自我批判精神。

反观华为,有强烈的危机感和自我批判精神。

华为的湖,只养一种动物,黑天鹅。就是暗示华为未来一定会死,黑天鹅就是警示。

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如履薄冰是一个优秀企业的基因。

华为强调自我批判,自我批判不是自我批评,对自己动手,才是自我批判。

任正非是华为的领袖,任正非认为他年龄大了,也会指鹿为马,也知道下属会顺杆爬。所以,他说错的时候,下面可以反驳。

华为专门有一支战略蓝军,是用来打擂台的。

任正非代表红军,蓝军就是反驳任正非,而且他们的考核指标就是打败过任正非几次。

前年,蓝军发表了一篇文章《任正非人力资源十宗罪》,任正非说刀刀见血,全员学习。

华为从来不是人和人比、组织和组织比,而是自己和自己比。

第三点,打造价值创造管理循环。

绩效管理最难的是全力创造价值,正确评价价值,合理分配价值。

企业的活力除了来自目标的牵引、来自机会的牵引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利益的驱动。企业的经营机制,说到底就是一种利益的驱动机制。

价值分配系统必须合理,使那些真正为企业作出贡献的人才得到合理的回报,企业才能具有持续的活力。

人力资源部门找合适的人,花钱找就行了,只是考核人数,是无效的。

培训也只是提升人均效率的一个手段而已,如果只是考核培训,人力部门能培训8次。

因此,应该考核其他指标。

在华为,第一个指标,人均效能能否提升,无论招聘、培训都是为此服务的。比如,华为的薪酬增长不能高于人均效能。

第二个指标,业务员翻一倍,岗位上的领军人物必须到位。

有次出差,遇到暴雨,我看到环保洒水车还在给树浇水。

这令人差异,究其原因,因为考核指标是每天洒几次水,而非植物的存活率。

同理,很多公司考核指标全都不涉及价值创造,因为没有找到价值创造点。

华为的研发部门为什么跑客户?

因为奖金提升来自于科研成果的新产品有多少收入。

新产品不能产生收入,又花了很多钱,还发钱,这是很多公司犯的错误,因为指标没有围绕价值创造去做。

再比如,生产部为质量负责,为降本负责,核心定位就是成本中心。

3.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实践体系

体系包括: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组织管理。

精神文明建设导向持续奋斗,构筑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积极进取、敢于亮剑、百折不挠、集体奋斗的高绩效组织文化。

员工到公司是为利益,利益是不是只是挣钱?一定要想清楚。

所有的东西和钱挂钩,结果所有人都会觉得做某件事可以赚钱,一切为钱,企业也会完蛋。

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如果不重视精神力量,每天谈钱,员工会退而求其次。

物质文明就是分钱,基于责任贡献,坚持了多劳多得的分配理念。

形成了劳动所得优先于资本所得、组织激励来源于业务经营与发展结果的获取分享、个体激励向奋斗者与绩优者倾斜的回报分配机制。

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华为的选拔理念是“干部是打出来的”——强调“在战斗中磨砺干部,打造一支有高水平和责任感,敢于担当、勇于跻身的火车头队伍”。

华为有专门的火车头奖励,即前10%的人。

企业中的大部分人是中间派,一会左、一会右。这时,有10%的人拼命往前冲,会把整个气氛带起来,中间派就会跟着冲,而末尾的10%就被砍掉。

人才队伍建设,确立了“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增值的目标”的人才管理理念。

初步形成广纳天下英才、促进优才涌现、鼓励在岗钻研,尊重人才但不迁就人才的人才管理机制,建设了一支努力创造、专业精深、支撑公司业务发展与技术进步的专业力量。

组织管理,确立了“客户与战略决定组织”的组织管理理念。

形成了“责任聚焦、分权制衡”的管理原则和“弹性投入、考核促产、协同共进”的管理机制,构建了客户、产品与区域三维度协同作战的公司组织平台,逐步推动了公司经营重心的前移。

三、华为人才管理之干部篇

干部在国企中使用较多,大企业将干部称作管理者,而华为叫坚军。

华为干部管理层级构建有三层: 

在岗管理:成熟干部,战无不胜,通过责任体系和交叉体系进行有效管理;

任用管理:将个体训练成团队管理者;

继任管理:培养后备干部。

华为干部管理有几个核心理念,我一一介绍一下。

1.将军是打出来的,坚持干部赛马

华为坚持“选拔制+淘汰制”,而不是“竞聘制,培养制”。

有些公司是竞聘制,但是竞聘人员可能从来没从事过相关工作,光讲一套思路,就上位了,这种方式很难成功。

选拔制意味着,你没有打过1亿的战,不可能给你10亿的活,你做成了10亿的活,才可能给你30亿的活。

干部全靠战场上选拔,培训为辅。

其次,选人很重要,不同岗位一定要符合干部的兴趣和性格。

比如,招聘市场人员,如果是没有市场经验的应届生,怎么选?能说会道,脸皮厚的,要不要?

核心在于抓住岗位特征:

  • 第一,懂得换位思考。销售能理解客户的需求,专业术语叫“客户连接力”;
  • 第二,坚韧性。客户有时候可能会骂、会侮辱自己,一骂就脸红,就受不了,肯定做不了销售;
  • 第三,清晰的表达能力,1分钟可以把话说清楚;
  • 第四,爱“跑”,“乐”于出差。如果是那种一玩游戏两天两夜的人,不适合做销售,适合做研发。

对于能力,华为有情景面试法,设置情景让你“钻”进来,对你进行深挖。

比如,你和父母、女朋友有冲突,最后怎么解决的?

哄父母的、和女朋友有冲突,吹了的,都不行,说明没有连接力,不理解对方。

再有,就是团队面试,大家坐下来,每个人做两分钟的自我介绍。

介绍了八分钟的,不要。时间都控制不好的人,做不好销售。

介绍完之后,马上就问(ta):你旁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点?回答不上来的,不要,说明你没有敏锐的洞察力。

或者给大家布置个作业:西游记团队师徒四人去取经,你会淘汰哪一个?有的人不回答,不要,没有判断力。

淘汰完之后,每个人推荐一名讨论过程中表现最好的人。不推荐自己的人,不要,没有自信力。

有一回,一个小组,我们告知全体成员都出局了。有个女孩子站起来就哭,哭的人永远不会再要,因为没有求生欲。

有个男生探头进来,说:能不能再给一次机会。

我说:你可以走人了。

但他还一直坚持到下午,我问:为什么要你?

他说:我符合你们的岗位要求,我有准备。

我说:好。我让他找下秘书签约,一天都没有打死,有挫折力。

销售人员是这样选出来的,经过情景测试的考验,一定是个好同志。

小绵羊不能成为大灰狼,小绵羊只能成为大绵羊。

选对人,事业就成功了一半。

选不好,再怎么搞,关键时刻,无人可用。

2.基于岗位选干部,坚持人岗配位

选人基于岗位,把岗位需求找出来。

人才能不能胜任岗位,华为坚持16字方针: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一岗一薪。

以岗定级:销售岗、研发岗哪个重要?关键在于岗位的价值。

初期,华为是市场岗远大于人力资源岗,市场岗就比人力资源岗高两级。

当人力资源变得强大,成为华为的驱动力,人力资源总裁岗就高于市场总裁岗,这就是以岗定级。

很多公司没有建立岗位责任。比如销售岗位,销售只是一个动作,能完成30亿指标才叫岗位责任,一定要回到责任结果上。

以级定薪:岗位值多少钱,定多少薪水。通过责任大小,把级框定,每级工资范围是多少,股票是多少(饱和配股),全部规定好。

人岗匹配:据调查,中国企业的人岗匹配度18%,华为(现在)达到了70%。就在于管理,但70%就够了,如果所有人都胜任了,说明这家公司管理太平庸了,不胜任时,才有挑战。

一岗一薪:我去海外工作,海外岗位加两级,过两年我回来了,要降级,工资、股票也要降下来,一岗一薪。

四、华为人才管理之人才篇

华为秉持“不拘一格用人才”原则,从人才选拔到人才监管都制定了相应的方法。

  • 人才选拔:赛马文化,让优秀的人脱颖而出;
  • 人才使用:因才施用,用人所长,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 人才流动:合理流动,激活组织;
  • 人才发展:在实践中自我发展;
  • 人才激励:多劳多得,实践中冲锋;
  • 人才监管:更好的授权,查处分离,宽严有度。

1.人才选拔

华为以开放的用人态度,吸纳全球优秀人才。

华为在全球建立能力中心,不盲目追求人才,构建“为我所知、为我所用、为我所有”的综合能力人才,瞄准未来、吸收多学科人才、构建未来新的理论基础。

比如,以色列的创新人才很多,华为最先进的技术都是在以色列孵化的。

华为为什么要200万招天才少年?

因为华为进入了“无人区”,5G通讯领域,华为已经在第一阵营了,未来技术图我要靠天才。

2.人才使用

有个模型,叫成功的面试,公式如下:

成功的面试=把握正确清晰的育人标准+挖掘真实匹配的应聘者信息=以素质模型去“发问”+用STAR方式去“追问”。

招聘解决两个问题,岗位需要的核心特点是什么,你要说清楚,追问,一定是细节性追问,最后当他回答不上来的时候结束了,切记不要乱问,浪费时间。

推荐STAR面试法: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

核心是情景设计,不要讲大道理,就设计一个情景,在情景中进行观察。

3.人才成长

人才成长要符合“70-20-10法则”:培训,解决10%的问题;走访式学习,解决20%的问题;训战结合,解决70%的问题。

比如,华为怎么开拓海外市场170个国家呢?

任正非也不知道,于是一把豆子撒出去,有没有开拓好的?有没有开拓差的?开拓好的多,还是差的多?

半年之后,回来集训,做的好的讲课,不会讲怎么办?

华为大学就出来了,华为大学训练如何讲课,赋能员工,和做得好的一起写教材,总结成成熟的套路,大家一起讨论,形成最终的套路和打法,然后所有人回去复制。

在华为,叫流程1.0, 3个月之后,再回来集训第二次……打法2.0,3.0,4.0、5.0,一直升级优化。

有人问我:你走的时候,任正非舍得吗?

我说:为什么舍不得?

华为没有把能力建立在我身上,而是把我那一点点经验全部萃取到流程和打法上了,整个套路和打法早就迭代和流程化了,我就不重要了。

企业最怕的,是成功的经验不能被复制,失败的坑,却在不断重复。

4.人才发展:自我发展是根本

华为聚焦于明天客户要什么,而不是培训今天需要的人。

华为有1万名博士,博士脸皮比较薄,有时候会端着。

华为会锻造这些人,任正非说:面子是给狗吃的,你都没成功,你的面子值几个钱。成功之后你不要,人家在哪都给你。

博士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但知识不重要,知识转化为成果才重要。

进了华为,一切学历失效,只看输出结果,实践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

5.华为人才培养五大招

华为培养人,用漫灌系统。

聚焦关键岗位和人群:经过实践发现,培训资源创造价值,一定不是全员覆盖的福利性质培训,而应聚焦在业务发展需要的关键岗位、人群上。这样公司全体员工也能更加重视培训。

项目制:项目制的核心是要拿项目管理的方法和逻辑进行人才培养,并不是把培训班换一个名,叫项目就可以。在项目管理当中有很多很好的理念和工具,应用之后才能称之为项目。

案例:觉得培训没有作用,是在于内容设计的问题。怎么样更好的能够跟业务有机的融合起来?华为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上就是八个字,“仗怎么打兵怎么练”,在落实的时候采用的就是案例教学的方式。

技术手段:华为的e-learning平台,并不是单独进行运营的,更多的是结合到华为大学本身的业务活动当中去。另外一点是LVC——虚拟教室。

干部培养:干部群体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群体,如果他们的能力发展不到位,对核心价值观掌握不到位,会严重影响作战效果的。所以华为对干部的培养是没有放松的。这也是华为在人才培养上的一个重心和拳头产品。

6.建立员工发展多通道,建立认证体系

什么叫认证资格?

就是上岗证,认证资格是明确所有岗位级别的标准,每个人达到这个标准,就取得那个资格,华为认证资格从秘书体系开始的。

比如,认证交付项目的五级项目经理:

  • 第一,必须做过一亿美金以上的项目,才能聘五级,所以想升五级,大家就抢项目,没做过就认证不了。
  • 第二,必须有两个公司级的案例,所以,下班后还要写案例,共享给大家,放在平台上,评价下多少人点击。

这就是利益设计,你达到标准,可以进入这个资格序列,达不到,要不断学习,不断去做,这就是认证资格。

此外,认知资格只是准入条件,不是符合条件你只是具有了资格,不一定给你职位。

华为提拔一个干部的时候,刚开始叫主持工作,为什么不直接任命?

因为不知道你能不能胜任工作,这时是不能加工资的,半年之后进行评价,合格才能加工资,不合格就回到原来位置。大家都想占茅坑,但茅坑只有一个,择优录取。

所以,在华为,每个人都有个数字,你看名片上印的数字,数字代表对应的工资、股票,基本上可以算出来,但奖金跟这个无关。比如我在华为是21级,可能是管理者21级,也可能是技术21级。

7.人才激励

华为怎么激励?

价值分配向奋斗者、贡献者倾向,不能导向福利制度。

华为的文化是以奋斗者为本。奋斗者和劳动者的区别在于:劳动者的薪酬,在深圳有(相对)竞争力就可以了。

但华为给奋斗者配股,发奖金,这是奋斗者应该有的收获。

奋斗者是不是一定有钱?

不是,必须有业绩。

激励体系要保证人才能“引得来、留得住”,有利于全球人才竞争,面向不同的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案和措施。

当时,有个突出矛盾。很多国内员工派到欧洲,欧洲当地员工的薪酬高,国内员工又能干、又能加班,但薪酬比下属低,心里不服气。

所以,华为开始建立全球化薪酬,以业绩论英雄,通过项目经营形成有战斗力的作战团队。

但有的部门是特种型业务,没有结果输出,要不要给他们钱?这就需要定义贡献,一定要相对平衡。

激励会把你点燃,让你烧起来。

物质激励是外在的,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分工资、奖金、及时激励、长期激励。

工资是不能激发人的,真正激发的是你有羞愧感的时候,就是给的钱让你受不了。

但很多公司不会发钱,激励要有比较,才能产生激发。

两个人干的活差不多,一个发四万九,一个发四万九千五,这一比较,没劲。

一个不发,一个发2万,一比较,瞬间来劲。

奖金必须拉开差距、打破平衡,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才可以产生激发效果。

奖金始终是和业绩挂钩的,完成目标才有奖金,没有完成目标就没有奖金。

非物质激励是什么?

是内在的,是用心。

一个人在公司里,为什么要上进?如何才能找到感觉?

给机会。

给机会是对现在年轻人最大的激励,这件事情,我看好你,我相信你,只有你能担当。

就能激发他,非物质激励,一定要去挖掘。

我从市场调到财务时,直接主管是孟晚舟女士,当时我的工资已经不低了,后来一个月又加几千块工资,但并不能激发我。

那怎么激励?

任正非会和每一位优秀员工拍一张照片,立马洗出来,照片是不是比奖励200块钱管用?

还有,优秀员工、新员工,请他们的父母过来参观公司两天,上台颁奖,一家子被激励。

8.人才的前瞻性思考

为什么要赛马?

为了让有意愿的人跑起来,让跑得快的人,还能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所以,华为既有一岗一薪,还有目标激励。

1)人才发展本质上是业务发展。企业做大了,人才自然就发展起来了,关起门来空谈人才发展没有意义。

2)观念落后会造成人才落后,赋予更高的目标。认为人才发展就是培训,不敢放权和放手,寄希望于以老带新,都是人才观念落后的表现。

3)人才机制在前,人才在后。人才发展的最高标准是实践,不断给技术者提供更具有挑战的实践机会,从胜任到不胜任,再到胜任,每年淘汰10%、淘汰5%。

人才密度是人才发展的前提。确保人才胚子的数量和质量,人才密度产生的张力带动了企业发展。

五、华为人才管理之组织篇

华为顾问文韬:华为人才管理为什么这么牛| 笔记侠

上图,不是组织。这叫“组”,不叫“织”,把“组”串起来才叫组织。

华为顾问文韬:华为人才管理为什么这么牛| 笔记侠

组织能力,是把公司整合起来,形成一套机制,华为是通过项目和流程把所有组织串联起来。

华为组织管理的业务构架是华为组织形态、组织规模、组织绩效的管理。

不管矩阵,还是扁平型组织,都还停滞在过去组织中进行分权、授权的阶段,要忘掉过去的功能性组织。

华为最大的组织形态是项目型组织,因为华为做的就是项目,有研发项目、交付项目、销售项目、基建项目、变革项目,项目经理是最高首长。

在华为,部门首长的重要作用是赋能,培养人。

而目标会下到下面,研发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里程碑,把这些完成了,公司业绩就完成了。

职能部门,建设和进行分配、定规则、定流程,项目型组织负责打仗。

一个叫主战、一个叫组建。

华为组织规模的“官兵”比例是15:1,用薪酬包管控组织规模。

比如,三个人的团队,给五个人的目标,给四个人的薪酬包,是最合适的。

让你们团队减掉两个人,干不干?

肯定不干,但如果说减掉两个人,团队薪酬不变,你可以给其他人加钱,你干不干?

这就是华为的方法,根本不关心你有几个人,给了总包,人越少,你们拿的钱越多,员工就有减人动力,就是薪酬包的应用。

新员工现在不能干活,要不要?要的话,新员工没有半年成长不起来,怎么办?

在华为,新员工属于战略投入,不占你的薪酬包。半年之后,能干活了,占你薪酬包。

华为的所有组织分成五个中心,叫责任中心制:

  • 第一,投资中心,看投入产出;
  • 第二,利润中心,是市场部;
  • 第三,成本中心,是生产部;
  • 第四,费用中心,人力资源部,财务部;
  • 第五,收入中心。只管收入,不管利润,能控制价格的是利润中心,不能控制价格的就叫收入中心。

比如,华为大学是什么中心?是利润中心,不能当做福利,要挣钱。

一个企业利润中心会占到多少人?华为利润中心占了80%,用80%利润搞定20%的费用中心,研发都是对利润,对收入负责的,所有人都操心怎么挣钱、搞利润。

华为组织阵型是跨部门团队,服务客户的有客户经理、解决方案经理、服务经理,他们隶属于三个职能团队,但是一到项目上,变成一个团队,只有一份目标,只有一个奖金包,后面全变成平台型组织。

六、华为人才管理之氛围篇

人才的氛围很重要,如何建立氛围?

很多人离开并不是钱的问题,并不是对公司失望,而是主管太烂、太粗暴,让很多人伤心而离开。

华为会通过气氛测评,分成四种类型的组织:高效型组织,激发型组织,中立型组织,消极型组织。组织气氛测评不是为了打击员工,强调改进。

鼓励高效型组织和激发型组织,改进中立型组织,调整消极型组织。

托马斯·吉尔伯特(Thomas.F.Gilbert)说,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中,个人能力、技能、知识和动机等的个人因素占组织效率的25%,资源、工具,后果,环境和奖励等的环境因素占75%。

有时候,一个团队能不能成功不是靠个体,而是靠氛围。团队都在抢,都在争的时候,你退缩,就觉得特别的与众不同,团队都在加班的时候,你早退就有愧疚感,这就是氛围的力量。

很多人很怀念华为,连续加班三天三夜,但都觉得不累,因为团队士气高涨,最后取得了胜利。

伟大企业家的四大特质: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学习如痴。

你对人才怎么看,会不会为了挖个人才,消费掉你的主要精力,人才来了,你怎么激励他,敢不敢发钱,不合适的人,敢不敢下手,创始人有没有改变自己认知的决心。

任正非75周岁了,每天看书学习,在机场书店一定会买4、5本书,上了飞机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他看书有个习惯,就是翻着看,特别感兴趣的那一页撕下来放包里,然后书就扔掉了。

任何人的任何成长是需要外力的,需要有人给他指路。

很多企业的老板,为什么就突破不了?

就是你到一个台阶,认知的圈子打不开。

我就分享到这,谢谢大家!

—— 如果觉得文章还OK,请转发 ——

特别提示:关注本专栏,别错过行业干货!

PS:本司承接 小红书 / 淘宝逛逛 / 抖音 / 百度系 / 知乎 / 微博/大众点评 等 全网各平台推广;

咨询微信:139 1053 2512 (同电话)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432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07-14 00:40
下一篇 2021-07-14 07:08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