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策略是什么」| 宇宙招牌店

关于「策略是什么」的文章,其实一些策略前辈也已经写过很多,每个人都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诠释,非常有启发性,也极大地帮助了我们理解和掌握策略的内涵。

有人说策略是方向,有人说策略是选择,有人说策略就是解决问题,更有人说策略就是重复——这样一个颠覆人们常识的解读。

近几年,自己在做策略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总结,有了一些切身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其实在上一篇的文章中有提到——带着更多的可能性,去寻找一些新的面向,以别样的视角看待常规。当我们围绕这些新的切入点去不断探索,往往就能发现别有洞天的思路。

1策略是什么?

我的一个切入点是——「回归字的本来面貌」去挖掘和理解原有的内涵 。

怎么解读呢?

其实,我是从「策略」这两个字的甲骨文/金文——也就是最初古人造字时,所呈现的字形字意入手,去探究所蕴含的本意。

因为,我们的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可以表音表意的文字,在我们古人造字的时候,特别是甲骨文/金文,就蕴含了整个词语最本质的意蕴。这样,从字的根源去解读,有关「策略是什么」的诠释,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之所以能以这样的角度切入,其实是对之前一段学习经历的经验迁移。

在19年夏天的一次东京之旅,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回来后开始自学日语。面对并无规律而言的五十音图,为了更快地掌握和记忆,一开始并没有急于重复和背诵。而是经由「日语文字来源于古代中国」这一线索,去找到了每一个假名的汉字来源。比如平假名「う」来源于中国古汉语「宇」;「か」来源于「加」等等;

但我又不满于此,而是通过《说文解字》等工具书,进一步追溯了这个汉字在造字时,其甲骨文/金文所展现的字形字义。通过字形的表意,从根源上理解了古人造这个字时的想法来源。然后,又通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再度去学习这个汉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和应用,从而进一步理解了来源于中国古汉语的这个日语平假名/日语字词所代表的含义。

通过这种从根源上的深度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背诵「形和义」,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了。

2

好,那接下来我们就从「策略」这两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入手,去理解这两个字本身最根本的意蕴。

换个角度看「策略是什么」

原意: 「 策 」 是用来策马扬鞭的

首先「策」这个字,在金文中是一根带刺的荆条,本义就是竹制的马鞭(而且头上一定有尖刺)。在《六书通》里,也以换个角度看「策略是什么」| 宇宙招牌店这种刺状竹条来表示。

这种竹棍,用《说文解字》的解读,是用来打马的,用带刺的荆条或竹鞭驱赶马匹,所以就有了我们非常熟悉的鞭策、策马扬鞭等表达。

《说文解字·卷九》:策,馬箠(chuí)也。从竹,朿(ce)声。

包括我们小时候学《过秦论》有一句很经典:

及至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

这里的策,也就是马鞭,来挥动、驾驭四海。

因此,一个带刺的荆条、竹棍来鞭策和驱赶马匹,统帅驾驭,这就是策的本质含义。

所以我们说——策略讲求的是锋芒。

没有刺,没有锋芒,就没有作为「策」的驱动。也就失去了「策略」的意义。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经常说的——你的观点是什么?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这些观点、主张,一定是要锋芒有力的。如果不具备这些特点,那策略的「策」就难以达成驱动的力量。或者说,策略的内容就无法对创意产生启发。

引申:「策」是整篇的竹简,代表完整性与郑重性

《左传·序》: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

《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

这两句都表达了大事要详细记载,编辑成策,小事简略记载到竹简。可见“策”是郑重其事的篇章。

因此,策的原意是带刺的荆条或竹鞭,用于鞭策、驾驭马匹;又因为马鞭的统御作用,就好比三军之统帅,进而引申为整篇的竹简,用于记载重大事件,由此引申为规划、战略,即谋略;而且这样的想法还不是灵光一闪的点子,而是深思熟虑的规划。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略这个字

换个角度看「策略是什么」

原意:「略」是对疆土整体性的经略与规划。

《说文解字·卷二十六》:略,经略土地也。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引戴侗说:“略,启土而经画疆理之也”

而在《左传•昭公七年》中也有:天子经略土地,定城国,制诸侯。

所以,「略」的原意就是扩张土地,重定疆界。其实就是对一片封地进行整体的排布、划分。由整体到局部的统一筹划。同时,疆界又是国之重事。因此,这种经略意义重大,一定是全面地分析、谋定而后动。

引申:「略」也是提纲挈领,抓大放小。

因为划定好疆界就好比抓住了国家的纲领,所以也引申为要点、概略、大略。而对于其他不重要的细枝末节,就可以抓大放小。进而表达出省略,简略之意。

《孟子·滕文公上》:此其大略也。

《庄子·大宗师》:为汝言其大略。

因此,「策略」两个字合在一起的话,我们就会发现。

策:通过局部锋芒的驱动,带动整体的规划与行动。

略:通过整体经营的规划,实现局部的秩序与侧重。

一个局部,一个整体;一个锋芒,一个经略。

但是,这两者的关系中,又蕴含了前面两篇文章中写到的对立统一!

所以「策略」,就是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更具锋芒的观点去谋划和驱动我们要做的事情,在整体上形成方向,在局部上实现选择。这其实就是策略。

在这样的理解下,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之前对策略的诠释——不管是“策略是方向”也好,还是“策略是选择”也好,其实都是在这个主线下的一个延伸——这个“方向”源自策略的“策”——用锋芒的鞭策来驱使行动的方向。这个“选择”源自策略的“略”——用整体的经营来规划局部的取舍。

如果只是知道“策略是方向”这个表象,而忽视了驱动这个“方向”背后的真正力量——所谓“带刺的锋芒”,我们很容易让这个“方向”变得“软弱无力”,其“进攻性”也就弱了很多!

如果只是知道“策略是选择”这个表象,而忽视了驱动这个“选择”背后的真正力量——所谓“整体的经略”,我们很容易让这个“选择”变得“草率片面”,其“重要性”也会失去意义!

包括前文提到的“策略是一种重复”这个观点,其实是之前胜加北京Office的大贺老师分享我的一份策略文件。在刚看到这份文件名的时候,我的确是眼前一亮——一个非常反常识的观点。但核心观点其实就是说在当我们面对客户的营销问题时,重新以一个新的角度去把问题“重复”地提出来。但是这个“重复”出来的新表达,要更具洞见的力量感。

如果我们以今天对策略的理解,重新去看待这个观点的话——其实,就是用策略的「策」引申出来的一个核心内容——对于「问题的辨识」要带有更锋芒的观点性。

所以,我们经常说的:一个好的洞察,可以产生一千个创意。同样地,「回归字的本来面貌」去理解「策略」,我们就可以衍生出无数个关于「策略是什么」的观点。

3

理解了这些,其实后面的事情都已不言自明。

  • 我们如何去铺排我们的策略内容?
  • 我如何去锻炼自己的策略能力?
  • 我们对一个策略人的一个要求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用策略的根本含义去面对,整体的答案也都非常清晰了。

所以,当我们在谈策略,写策略时,脑子里一定要有两条线,这两条线一定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思维。

第一,  你要有整体性,你要进行通盘的谋划。

第二,  你要有局部性,你要亮出锋芒的观点。

整体性要求你脉络清晰——逻辑环环相扣,一脉相承。

局部性要求你言之有物——洞见铿锵有力,发人深省。

围绕第一点的整体性,其实对一个策略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很高的,但也是必修的课题。

一如在第一篇(《001丨策略和创意殊途同归》)中写到的:策略的养成就和气宗的修炼一样,漫长而艰辛——辨识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的能力,市场调研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策略Storyline的铺排能力,与各部门沟通说服的能力,PPT撰写时美观度的能力,现场提案的能力,甚至讲故事的能力,策略的创意性等等不一而足。

所有的这些,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看逻辑、重数据等单一指标就可高枕无忧的。每一项,都要至少在八十分以上,才算合格。不然,任何一项的缺胳膊少腿,都很容易让整个的策略陷于平庸。

要记住,策略不是创意,可以靠单点的爆发力展现绚丽的烟花。恰恰相反,创意可以是那个最后绽放的烟花,但策略就一定是前面所有的一切——为烟花绽放前,所设置好的一切。

还记得《碟中谍》系列,每一部片头那经典的「点燃的引线」吗——环环相扣,延绵不停,只有到最后的最后,才算真正的引爆,才算真正的完成任务。其实,这一意象的设置,也暗喻了影片中伊森和他的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配合,若搞糟了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功亏一篑,战果熄火。

换个角度看「策略是什么」

若以此做类比,策略人就需要「一个人先活成一个团队」——只有自己具备了这种运筹帷幄的能力,才能真正地驱动整个团队不断向前。)

但是,策略又必须兼具创意。

这就是围绕第二点的局部性——在第一点整体的基础上,要做到局部的出彩。或者,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策略的创意性”。策略也需要展现创意的那种爆发力,当然这种爆发力的展现,可不是简单的文字精彩。依然是在整体性的基础上,挖掘最深的洞察。

如果说这部分有什么方法的话,或许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和创意一起磨吧!——去碰撞,去吸收,去内化。 不停地从策略的范畴往下走,相信假以时日,也能绽放属于策略的烟花。

其实,理解策略不难。就好比我们都能听懂很多道理。

但是,却总难写好这一纸策略。

—— 如果觉得文章还OK,请转发给需要的朋友 ——

特别提示:关注本专栏,别错过行业干货!

PS:本司承接 小红书 / 淘宝逛逛 / 抖音 / 百度系 / 知乎 / 微博/大众点评 等 全网各平台推广;

咨询微信:139 1053 2512 (同电话)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427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07-09 10:35
下一篇 2021-07-09 10:42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