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线匿名功能,知乎迎来历史大变革

知乎:谢邀,这次不匿了。

 

下线匿名功能,知乎迎来历史大变革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梦得

下线匿名功能,知乎迎来历史大变革

马斯克和扎克伯格的网上对战还在持续,亿欧创始人黄渊普炮轰知乎创始人周源一事倒是有了后续。

7月7日,知乎官方账号“知一声”发文称,7月14日,匿名功能将在新旧版本App端及PC端下线。对于历史匿名内容,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将其转为实名。

“匿了,谢邀”终成历史。

01 下线匿名功能

6月20日,黄渊普就在朋友圈发文炮轰周源,原因也不复杂,有知友匿名发表他花钱买奖买学位的言论。他联系周源提出是否能弄个反证功能,证实匿名网友纯属诽谤,能否公开该网友身份,而周源对其没有理会。次日,黄渊普就在微博晒出自己实名举报知乎以及创始人周源,原因是知乎平台设置不合理的机制恶意挑拨了员工群体和企业主群体对立,严重破坏了国内的营商环境。

7月7日,知乎宣布将下线匿名功能。

一个决定掀起大浪,该话题当即在微博冲上热搜。在本文发表前,目前知乎关于#如何让看待知乎取消匿名功能#的话题有370W浏览,2762个回答。

毕竟,匿名是知乎的一大特色。

正如周源所说,“匿名功能是社区早期的产品机制,我们的初衷是希望维护一个开放讨论的社区环境,用户在分享个人经历的同时没有个人隐私方面的顾虑。”一位知友就发现,知乎集体匿名回答的问题,关注量、回答量、浏览量以及互动量都极高。

不过匿名在为知乎带来流量和关注度的同时,也在被滥用,甚至得到反噬。比如今年年初,一位匿名用户去年在知乎的回答引发全网热议,他称自己遭江西萍乡前女友家索要“1888万彩礼”。后经查实,该内容为作者凭空杜撰。最后该匿名用户将那个匿名回答修改为致歉声明,该用户账号永久封禁。

下线匿名功能,知乎迎来历史大变革

对此决定,网友褒贬不一。有网友认为匿名是平台对造谣者的一种放纵,导致造谣成本很低,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社区生态了。

不过有网友对此并不看好。认为虽然不乏有造谣者,但匿名激发了网友的表达欲,提供了很多丰富的内容,是一个利大于弊的存在。比如很多匿名用户发表行业内幕和自身经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造谣者会匿名造谣,也会注册小号造谣,现在一刀切,属实太过。

不过,据雪豹财经社报道,就连知乎某些内部员工也是通过媒体得知将取消匿名发帖,所以对于知乎的影响有多大,没有人知道。

值得注意的是,和知乎宣布下线匿名功能的同一天,国家网信办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拟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网络社区版块、网络群组的管理,不得在词条、话题、超话、群组、贴吧等环节集纳网络暴力信息,禁止创建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名义发布导向不良等内容的话题版块和群组账号。

02 被炮轰的背后

“知乎变了!”这个论调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2008年,周源因为对苹果热爱,加入了apple4.us,一个博客网站。这个群里是来自各行各业喜欢苹果的人,内容从分享苹果产品的内容到互联网、科技与人的联系,而这些优质的内容又不断吸引新的用户进来。这给了周源灵感:能不能做一个规模化、一千倍大的apple.us。

后来周源看到了Quora,也就有了中文版Quora——知乎。

周源曾谈到过,要尊重做社区的节奏,流量无用。他在创立知乎前就意识到当小圈子规模化以后,它的质量肯定会严重下降。所以他想创造的社区是无数个小圈子组成,围绕各自擅长的东西和兴趣进行沟通和交流。

2010年12月,知乎上线,采用邀请制注册,用户数量少且精。这批“高质量”用户用专业的知识保证了回答的质量,也为早年的知乎站住了严肃知识讨论的定位。2013年,知乎将会员邀请制改为注册制,用户增长非常迅猛,2012年年底大概40万用户,到2014年年底已经超1700万,发展成国内最大的问答社区。那时候知乎不急于变现,毕竟构建好的社区氛围,积累优质的内容,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在大批量用户涌入的情况下。

不过在2016年,知乎发生了转变。

知识变现变成热点出现在大家面前。2016年,罗振宇推出知识服务APP“得到”,同年付费问答平台“分答”上线,并很快收获一众付费粉丝。字节头条的悟空问答更是来势汹汹,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字节直接从知乎挖走了300个大V,知乎必须要跑起来,但这并不容易。

下线匿名功能,知乎迎来历史大变革

一方面是规模扩大的同时,内容质量下降。知乎“知识分子”的定位被越来越多人质疑。

比如猝不及防出现的土味小视频,越来越多的广告,问题下面占据高位的回答可能是盐选的付费小说。当然为了实现商业化,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为赚钱让步,只不过知乎似乎还是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盈利路径。

这些年,知乎从一家慢公司变成追风口的公司,在直播、短视频、电商均有尝试,但成效非常一般。目前知乎主要营收为三大块:营销服务、付费会员和职业培训。据知乎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共计揽下9.94亿元的营收,实现33.8%的增长,净亏损为1.79亿元,比2022年同期收窄70.9%。

一个是降本增效的结果;另一个是“付费会员”成为知乎的第一大业务,斩获斩获4.55亿元的收入,与去年第一季度2.22亿元的收入相比增长105.2%,这主要得益于知乎付费会员规模的增长。今年第一季度,知乎的平均月订阅会员数已经增长到了1490万人,同比增长116%。“职业培训”业务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这一解读收入为1.07亿元,同比增长170.6%,占总营收的10.8%。

而“营销服务”业绩增长占比还在下降。从2019年占总营收的86.2%,该季度只占比39.4%。这也就意味着知乎的商业模式由过去面向B端的广告为中心,渐渐转向C端。

不过,知乎仍然没有扭亏为盈,与此同时,知乎为了提高变现能力,内容质量已经屡屡受到质疑。即便知乎提出的“生态第一”战略,还是其所强调的“专业讨论将是知乎必然长期坚持的定位”,目前来看,这种说辞很难说服知乎的用户。

03 写在最后

2019年,笔者在B站看到恶魔奶爸一个系列视频《涨粉百万很难吗?稍微写写东西就达到啦》,视频中的内容主要就是围绕知乎涨粉引流方法论,主要就是在知乎的热门话题下写回答,吸引流量后,引导这些用户关注自己的微博、公众号、小红书。而后发现几位关注的大V直接在个人简介分享其公众号及微博,知乎几乎处于停更。

2021年,第一个关注的大V张潇雨发布想法:“还是继续劝大家早日退出或者至少降权在知乎的创作,Web 3.0 的创作者黄金时代,不要在这种地方浪费时间。”

与此同时,笔者有时候提出的中二问题还能被一些知友认真解答。为了和某位知友理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看论文举例论证,评论区还有知友的补充……还有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个女孩想买预算300-800元的笔记本电脑,前五的回答都在帮她解决问题,依然是那个有温度的知乎。

下线匿名功能,知乎迎来历史大变革

所以大多数人对知乎的感觉都很矛盾。

而如何平衡商业化和社区氛围,一直都是知乎头疼的问题。尽管知乎一直在小心维护,但当下的社区显然滑落到了另一种误区——“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分享你刚编的故事”,许多真正有价值的答题者也因为激励不够而离开平台。匿名功能的下线或许会让知乎损失一些流量,但这或许更像是对过去的某种告别,如何活下去,吸引更多的创作者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参考来源:雪豹财经社:知乎逃离“匿名区”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1017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00:04
下一篇 2023-07-14 11:42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