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晚邻:小红书、大众点评顽疾何解|铑财—铑财研究院

点评界,再起波澜。

小红书陷入“滤镜”“代发”争议,大众点评也因王思聪吐槽,陷入数据安全质疑。

“标记生活”、“发现品质生活”,两个心系用户的知名平台,怎就引发了怒怼呢?

01滤镜之外 灰黑产攻坚战

粗略梳理,从国庆假期至今,关于小红书“滤镜”、“代发”争议已5次登上热搜。

实际景点与种草图片内容相差过大:ins风的咖啡馆实际是破旧居民楼,粉红色的沙滩是一片赤色的碎石瓦砾……种种落差,引爆舆论。

小红书、大众点评顽疾何解?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真实用户体验是小红书的基本盘。从2013年成立到2018年估值30亿美元,“国民种草机”小红书一路做大,真实口碑是重要因素。然一些乱象顽疾正在消磨这个信任人设,让其构建的美好、真实、多元世界蒙尘,个中隐患不可不察。

小红书方面也曾表示,自身之所以能繁荣,“核心原因是社区里活跃着一群乐于为他人提供真诚建议和帮助的成员。”用户对小红书的信任和粘性,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平台上素人内容带来的真实愉悦体验。

10月17日,小红书官微发表声明并道歉,承认部分用户存在过度美化笔记情况,今后将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等产品,便于用户获取更多元的信息。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然能否治标更治本呢?

根除灰色利益源头的黑产,或才是关键。

江苏卫视荔枝新闻10月19日报道,小红书存在招募推广、写手、代发等雇佣水军行为,代发一篇笔记的酬劳仅约4-5元。

同日,小红书回应称,严打各类代写代发灰黑产作弊行为的决心不变。

拉长维度,灰黑产作弊可谓小红书顽疾。

早在2019年4月,人民网评小红书APP现烟草软文:处理不应止于“下线”!如何举一反三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如何切实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这些问题追问不应止于“下线删除”。

2019年7月30日,小红书经历全网下架,历时75天。处理400余万篇作弊文章,封禁灰产账号2000多万,拦截14余万次作弊行为。大整顿背后,有媒体称或因其涉黄、涉烟软文、笔记造假等“内容违规”。

的确,作为一个以UGC打底的头部内容生态平台,小红书对亿万用户的“圈层”影响巨大,生活方式、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不容走偏。

痛并思痛中,小红书也做出系列改变。

2019年以来,小红书设立专业团队,持续治理外部黑灰产招募代写渠道。建立了完整的反作弊机制,通过“机审+ 人审”多模型算法,对作弊行为实时阻拦。同时结合用户反馈,每天在线巡回检查。

2020年10月,小红书宣布启动对炫富、低俗色情等不良信息内容专项严打。根据小红书当月公布的“啄木鸟”计划首月成果,共对7383个账号进行断流处罚,处罚笔记量超21.3万篇。小红书表示,针对新的作弊手段和行为,算法模型一直在迭代升级。

净化效果可圈可点的,然隐患根除仍有不小距离。

仅以今年为例,除了上述滤镜事件,年初,因广告中使用医疗用语或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其被行政处罚;9月,又因在虎扑等APP上发布“套汉子”推广、炫富等遭质疑……

小红书、大众点评顽疾何解?

频频大招整治,仍不乏翻车。背后的深层次商业逻辑是否耐人寻味呢?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进入2021年,小红书月活稳定在1.3亿以上,用户以女生为主。2020年,种草笔记发布量近3亿条,每天超100亿次的笔记被曝光。

内容为王的时代,上述数据的商业价值无需累言。巨大产业链将各色人群串联,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考验商业运营力、合规底线。

因为种草内容过于海量、庞杂,除了平台监管,用户也要加强自我甄别,一些不良商家恰是看到了这个灰色地带。种草笔记被利益过分裹挟,极易违背客观真实,造假随之而来。如平台监管力度、相应机制不到位,种草社区,便沦为一个鱼龙混杂的大卖场。这或是小红书上述乱象的根本原因。

02电商瓶颈 更多商业化可能

更深层看,是否也有模式短板、商业焦虑呢?

表面观,小红书独到的UGC产业链诱惑力十足。一方面,“种草社区”定位对素人创作者更友好;一方面,以用户和内容标签为主的智能分发机制,极大提升了种草笔记互动率、精准度。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小红书月活数近1.5亿。女性用户占比达67%,24岁以下用户占比45%,中高消费者总占比86%。

不论哪方面看,小红书都是相当优质成熟平台。生于内容,长于交易,不缺变现能力。

然打破“滤镜”,尴尬现实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不少用户是在小红书学习,在其他处下单。

实际上,内容起家的小红书,电商基因并不缺乏。

早在2014年,即小红书成立第二年,就发力电商领域,上线自营跨境电商平台“福利社”;2016年,小红书拓展了第三方平台和品牌商家加以补充,并在2018年开拓了自有品牌“有光”。

2019年初,小红书又对电商业务进行拆分,原社区电商事业部变为“品牌号”部门,从社区营销到闭环交易,进行资源整合。

几番动作着实吸睛,然商业变现之路却难言成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小红书2018、2019两年的电商GMV目标,均未达到内部人士期待。

AI财经社数据显示,2020年,其广告业务营收约占比80%,电商业务收入只在15%-20%之间。

从海淘平台到内容社区,小红书的“努力”可从slogan中窥见一斑:“全世界的好东西”、“全世界的好生活”,再到如今的“标记我的生活”,小红书从卖货到卖生活方式,向泛生活化社区转型的决心无需赘言。

小红书很清楚,商业化进程中,过度广告投放,无疑杀鸡取卵。不少用户已对“种草代发”行为感到反感甚至排斥。做大电商、减少广告依赖,是必须之举。

然兜兜转转,电商依然是短板之痛、商业化变现依然有瓶颈待解。

当然,并非没有成效,只是时间还有多少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内容生态监管趋严、电商平台向种草反攻中,小红书或许也面临“价值失色”困扰。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因种草功能、年轻流量强大,小红书一度是新消费的孵化摇篮。而如今,同质化与虚假信息的内容难点已不容忽视。素人种草UGC的品牌推广公式,也随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共享被不断复制,完美日记式的爆款品牌几乎很难再造。而巨头平台也下场布局了。

没错,种草不再是小红书专利,淘宝、抖音等平台已对该模式开启一轮“攻城略地”。

10月1日,淘宝逛逛上线内测新功能“种草机”,逻辑与小红书基本相似,包括产品测评、使用推荐、选购指南等视频或者图文种草内容。更重要的是,用户还可一站式完成发现好物、下单购买的闭环过程。

另据Tech星球报道,抖音近日在APP中开始测试图文种草功能,作者在发布内容时选择图片形式,即可发布带有文字的图片合集。

竞品杀向自家后院,小红书是否应有警觉、模式进化之思呢?

互联网时评人张书乐表示,较之抖音、知乎、微博等泛内容平台,小红书内容就是导购,因此较之泛内容平台靠植入式的偶遇来寻找转换率,浏览小红书的用户本身就是带着购物目的而来。

“就如同前者是在旅游,可能顺便购物,而后者是直接进购物点,其转换率不可同日而语。但问题也同时存在,即种草与拔草,都是内容创作者和商家间合作,小红书作为中间商参与度有限。”张书乐补充道。

独立行业分析师李晨总结更直接,小红书流量可以让商家和博主两头变现,而作为跳板桥梁的小红书可变现力、消费粘性较为尴尬。

显然,如何增强商业化中的平台价值感,小红书需要展示更多可能性。

有此执念,在于这关乎小红书的资本表现。

回顾往昔,背靠阿里、腾讯两巨头加持的小红书一直是资本明星。然近两年来,小红书变得低调。2018年D轮融资后,其鲜有对外融资披露。

事实上,小红书已多次传出上市消息。今年4月,据路透社旗下IFR报道,小红书或计划年中前后在美IPO,筹资约5亿至10亿美元;10月11日,据新浪科技援引市场消息,小红书考虑将上市地点从美国转到中国香港,并进行规模至少5亿美元的港股 IPO。

不过,对于上述信息,小红书方面均予以否认,“暂无明确IPO计划”。

扑朔迷离背后,明眼人都能看到,融资之外,上市或只是时间问题。但新故事开始前,小红书需要透出更多硬核成长性、改变可能性。比如变现力、合规性、甚至新商业模式探索。

IPO迟迟没有实锤,小红书的顾虑或许正在于此。

香颂资本沈萌曾表示:其小红书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其实际上业务和业绩模式仍然“传统”。

小红书创始人瞿芳曾表示:“小红书对商业的态度,是让它更缓慢地生长,而不是心急地收割。”

确实,久经陈酿才是美酒,好平台需要时间沉淀、内力深耕。

问题是,看看上述顽疾乱象、短板焦虑、竞品攻势,小红书的“缓慢”带来多少实质提升?进化步伐够精准、够高效吗?

03数据安全、虚假质疑 小插曲与大警示

同样陷入舆论旋涡的,还有大众点评。

10月9日,王思聪声称“大众点评”账号被改绑手机,并转发微博称:“震惊!国家数据安全法实施后市值万亿的美团点评依旧我行我素!”、“你们大众点评除了会恰烂钱做虚假分数还会点啥?”

小红书、大众点评顽疾何解?

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成立新公司“美团点评”。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将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美团和大众点评使用统一账号体系,账号换绑或注销将同步影响美众两账号。

当晚,大众点评官方在评论区回应称,相关账号已予以保护性冻结,相关问题核查已有初步信息,将会私信王思聪联系,同时向王思聪表示歉意。

不过,至今其官方渠道尚未发布针对此事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王思聪怒怼同日,数码博主@轩宁轩Sir也在微博发视频表示:“美团连续24小时定位我,每5分钟一次,这是要干什么?”。据成都商报报道,10月11日,该博主又称美团APP存在重大安全漏洞,只要获得手机号和生日,就可换绑手机号。

对于王思聪吐槽,也有网友称,曾因此事报过警。美团客服给到的回答是需要手机号,身份证号,消费过的订单号就可更改,由此感叹使用安全性。

小红书、大众点评顽疾何解?

看似小事,红线敏感性不可不察。

今年7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召开重点互联网企业贯彻落实《数据安全法》座谈会。包括大众点评母公司在内的美团等12家企业均参与了此次座谈会。

可以说,数据安全已是自上而下的全民共识。强监管大旗下,无论上述质疑是否过激片面,及时查漏补缺、避免“顶风作案”总是好的。

吐槽点并不仅在数据安全,比如虚假点评。

毋庸置疑,成立于2003年大众点评,是中国领先的本地生活信息及交易平台。不少国人用餐、购物、休闲娱乐时,已将其视为第一消费指南。

然穿透光鲜“滤镜”,一些质疑声也不容忽视。

在豆瓣上,不难见到大众点评踩雷热帖,以小组“我在大众点评踩的雷”为例,当下已有近7000名组员。

客观而言,上述言辞不乏偏激片面、个人色彩,但作为志在“发现品质生活”的公众平台,也值大众点评思考。

小红书、大众点评顽疾何解?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大众点评的投诉已和美团合并。不过搜索关键字“大众点评”,仍可见一些商家投诉,如被恶意差评、无故“封店”等。

小红书、大众点评顽疾何解?

这与大众点评对店家的星级评分相关。尤其在一二线城市,运营“大众点评”已是餐饮商家非做不可之事。初衷是加强商家管理、培育优质门店、增强用户互动,本来是一件好事。然一些灰色利益夹杂中,产生了乱象顽疾。

据《财经》杂志报道,除探店式刷评,还有MCN公司利用虚拟定位系统提供“不到店”式刷评,一般成本更低,但真实性也较低。

据深燃报道,关于差评问题,市面上的“删除差评”服务并非彻底删除,而是将某一条差评以“恶意差评”的名目投诉给平台。若投诉成功,这条差评就可能在精选评论消失,顾客看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伴随虚假好评与恶意差评,中立客观的评价也就打了折扣,由此再看上文网友吐槽也就不是完全空穴来风。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好评花钱刷,差评花钱删,这种内卷怪圈会损伤用户体验,也会让大众点评信誉降低,只剩KOC与MCN机构渔翁得利。作为点评界大咖,用户评价真实度是大众点评的信誉基础、更是商业逻辑基础。一旦基础受损,失去“大众”信任的点评又有多少价值?

发问令人深思。客观而言,大众点评也一直有整治动作。

2019年4月,大众点评正式启动平台治理专项清风行动;2021年上半年,针对刷单、刷评等问题,处罚商户1万多家,处罚用户账号5万个。在大众点评内部,还成立了整治小组。

成效值得圈点,只是从上述质疑看,根本性改观仍在路上。

与小红书类似,大众点评的内容生态、信誉建设任重道远。

2020年12月,大众点评下线持续了14年的“社区”产品并停止相关服务,理由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在首页推荐信息流中分享自己生活,源于 PC 时代的社区产品已经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

之后,大众点评鼓励用户进行图文笔记内容创作,优质笔记有机会被推荐至首页。一番猛操作,然却有舆论吐槽其失去了原有特色,越来越像小红书。

并非刻意苛求,早在2018 年,大众点评就曾被质疑搬运小红书内容。对此,小红书表示“小红书非一天建成,更不可能一键复制”。

另一厢,新兴媒体的崛起,更突显了培育特色的紧迫性。

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为例,更丰富的视听、更便捷的分享、更易种草影响用户。这种触媒习惯的改变,深刻改变生活消费方式,也给大众点评带来挑战压力。

行业分析师林永表示,未来大众点评商业化的增长本质,还是内容生态的价值属性能否提升。如何平衡好商业化利益与用户体验,能否真正深入服务交易的核心链条、提升用户、商家满意度,这两点都是关键。

从此看,王思聪的怒怼虽是小插曲、小波浪,但涟漪中是否也有大警示呢?

04后语:进化靠什么?

没错,江湖没有永远的大佬,只有不断进化的头部。

打破光鲜“滤镜”,小红书、大众点评如何消逝顽疾,夯实信任基础呢?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小红书月活用户已破1亿。内容创作者超4300万,相关种草笔记发布量超3亿篇。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4月本地生活APP用户活跃TOP28榜》显示,“大众点评”以15376.87万月活牢据本地生活APP榜单第2名,第1名是其母公司美团。

艾瑞咨询《2020本地生活服务商户调查报告》指出,消费者消费决策更加依赖线上平台,已形成获取信息、消费评估习惯。

可见,作为点评圈头部企业,小红书、大众点评均有深宽的护城河,且商业模式也符合消费趋势。

关键是,千人千口,内容生态维护道远且艰。

好在,两者并没放弃进化努力。

小红书社区安全部门负责人表示,代写代发等灰黑产业是全行业毒瘤,我们会持续联合其他平台打击,共同对抗灰黑产行为,我们也呼吁用户通过平台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的平台环境。

联合创始人瞿芳更强调,小红书的内容生态是为用户而生,所有规则从建立到迭代,都是为保证社区内容对用户有价值,这点从2013年创业之初就一直贯穿到现在的。

2021年2月1日,大众点评调整星级计算规则:为使商户星级更如实、客观地反映用户的满意度,评价达到10条后才计算星级。同时,星级计算将更加注重用户发布评价的真实性和对其它用户的帮助。

独立行业分析师林永表示,此举可谓刮骨疗毒,因为所有打击对自身短期流量也会有冲击,不过这种壮士断腕,彰显了大众点评建立良币生态、重塑信誉的决心。

没错,互联网经济奔腾向前、一日千里。但无论逻辑业态怎么变,真实有帮助的内容信誉、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仍是价值根基。

谁能牢牢抓住、时刻敬畏,谁就找到了破除顽疾、不断进化的秘诀。

—— 如果觉得文章还OK,请转发 ——

特别提示:关注本专栏,别错过行业干货!

PS:本司承接 小红书/知乎等平台推广:kol/koc种草,笔记优化,舆情,拍摄等;

咨询微信:139 1053 2512 (同电话)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mcn/xiaohongshu/488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10-27 18:57
下一篇 2021-10-27 19:02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