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杰:“三代产品经理的职业体验”,顺便聊聊播客

这一篇呢,借机聊聊我对播客的一些观点。

播客一直是种很特别的存在,相比于视频的喧闹、文字的久远,它一直都很小众,这种小众,也必然使得其体量、商业化都不怎么样。

因为耳朵的非独占性,所以播客的场景通常是陪伴式的,比如通勤路上、家务、洗澡的时间,所以,我觉得它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休息的,想学习,你可以去得到/混沌啥的听课,相对而言需要集中注意力。

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来分析,我一直很犹豫要不要做视频,自己懒是(最主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觉得有点“霸道”。

视频,特别是短视频,在信息传输上的侵略性太强了,快速切换的视觉信号,加上默认倍速的听觉信号,断言式的短句,时不时再展现一些效果夸张的关键词和需要连蒙带猜的拼音首字母缩写……从结果上看,就是占满了受众所有的带宽,剥夺了Ta思考的余地,当然,很利于单向传输,哦,是灌输信息。于是,生产者赚得盆满钵满,消费者可以“无脑且幸福”,也没什么不好,但我目前不想成为其中的任一种角色。

而文字可能是另一个极端,阅读者可以很自然的,反复读某一段,跳过某一段,随时停下来思考、质疑,完全掌握着自己的主动权。我的文字中,还经常会主动让读者想想是否认同我的观点,比如现在,你就可以停一下。

苏杰:“三代产品经理的职业体验”,顺便聊聊播客

那么作为播客的音频,有什么独特性么?

耳朵的陪伴 vs 眼睛的独占

不管是视频、文字,对某段时间都是独占的,你的眼睛很难同时二用,而声音就不一样,只要不在听/说的时候,可以随时陪伴,能力弱者如我,至少开车时可以听,能力强者,甚至可以成为一整天的背景音。

如果是陪伴,那就不太需要“获得感”了吧,听的过程中、听完以后,有点感觉、感觉不错就挺好。

声音的温度 vs 文字的冷清换句话说,也就是感性 vs 理性

声音是有情绪的,听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到说话者现在的表情,甚至体态,而文字,是相对理性,温度略低的。于是,我认为播客不要太有逻辑,信息密度也不要太大,不需要受众花很多精力,这样也更加符合陪伴的特点。视频,有时候显得太闹了,比如你可以听着播客入睡,但很难刷视频催眠。

说话的即兴 vs 写作的推敲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没有人会很严谨,嘴一滑,很多不会述诸笔端的内容就出来了,而受众也就是听一耳朵,不会像对文字那样,以审视的目光去考察。于是,播客的内容创作成本最低,甚至,一个手机,一刀不减也是一种做法。而视频,似乎也过了“原生态”的时代。

以上,就是我对播客一些片面主观的理解,所以,要不要搞一个这样的?

_________

苏杰(iamsujie),产品创新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4本书的作者,前阿里8年产品经理,集团产品大学负责人,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product/50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11-23 15:24
下一篇 2021-11-23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