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吉:和上百位创业者聊完后,我有句话想说

泛优咨询创始人 & CEO 张美吉有 14 年的人力资源从业经验,她和她创立的泛优咨询精准地服务 A 轮到 C 轮的创业企业,曾经陪伴过很多公司从 A 轮成功成长到 C 轮,其中不乏像优客工场和 VIPKID 这样的独角兽项目。

以下是张美吉在北京云栖大会 · 创新创业专场的分享全文,经本人同意有删减编辑:

张美吉:和上百位创业者聊完后,我有句话想说

我们平常是一群幕后工作者,我们自己称我们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我做高管猎头出身,2012 年从外企出来,在民营企业做职业经理人,2015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和很多人力资源领域的 player 不同, 我们只专注于成长期/转型升级期的企业,对应到创业市场里面,就是 A 轮到 C 轮的企业,以及成熟企业的内部孵化项目。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和我的团队深度服务了 50 多家企业,当然,咨询问诊的企业就更多了。

比较幸运的是,我们挑选的这 50 多家深度服务的企业,已经有两家成为了独角善企业, 一家是优客工场; 一家是 VIPKID。而剩下的企业超过 80% 都获得了新一轮融资。比如互联网定制保险的 leading company 保准牛; 比如打造娱乐黄埔军校的李霞的容艺教育等等。我也非常感谢这些创始人为我和我的团队背书。同时,我也感到非常幸运,正因为近距离接触到成功,才能更好地了解是什么推动了这些成功。

人,是这些推动因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如何为这些成长期企业快速、精准地找到好的人、用好人、留住好的人,而最终走向成功,成为我和我的团队这几年来一直奋斗的目标。我们在研究这些不同阶段的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发现创业在从 A 轮走到 C 轮的这个过程中,特别像火箭发射达到环绕地球、脱离地球和飞出太阳系三个阶段。而我们专业的人才服务,就好比每个阶段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分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张美吉:和上百位创业者聊完后,我有句话想说

第一宇宙速度:在以地球为半径的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就像我们的 A 轮企业,拿到钱,找到了一些基本方向,有了基础的团队,不会马上死,但如果不全方位加速,脱离地球引力,最终也是失败的发射。

第二宇宙速度:能脱离地球引力到达无穷远处的最小速度。这个阶段就很像我们的 B 轮企业。初具规模,战略和方向都很清楚,有了一些高大上的团队,但成功也只有一条路,就是继续加速。

第三宇宙速度:能脱离太阳的引力,到达无穷远处的最小速度。对 C 轮后企业来说,如果创始人能带领他的企业一直走到 C 轮,对于创始人来说已经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所以到了 C 轮的企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相当于是我们把一个企业送上了比较好的轨道,让他可以去追逐他的梦想。

如果把创始人实现创业梦想比作人类对太空永不停止的探索,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希望做助力创业企业从第一宇宙速度到第三宇宙速度,最终实现创业梦想的助推火箭。

2017 年的创业市场比起以往有什么不同呢?其实就是创业回归理性,回归生意的本质。创业 2.0 向创业 3.0 时代转变中,精英创业的回归、一万小时定律这些,都是大的市场的变化,而对于人才竞争的加剧,因为孤胆英雄的神话已经不可能继续存在,使得团队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所有的企业都是在争夺人才。

能否在抢人大战中胜出,决定了你的企业能不能走向下一轮融资。而且我们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一样,分布是不均衡的,大量的优秀人才聚集在北上广深和新兴的准一线城市。有很多非常好的创业企业,其实更需要当地的政策扶持才能拿到更多更好的资源。

还有一个,就是优秀的人才越来越不能被雇佣,雇佣模式的变化让我们开始思考,要拿什么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人才的硬性能力可以被快速评估,但人才的软性能力、与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匹配,却依旧是技术解决不了的难题。

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平台涌现,让人才招聘信息貌似变得越来越透明,但这并不一定是好的现象。依旧有大量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好的人才找不到合适的企业,而且这种大海捞针的现象,让企业创始人浪费着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而这些,都是因为,创业企业和成熟企业在人力资源需求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对成熟企业人力资源服务的方法和策略,在创业市场上,看上去阳春白雪、无懈可击的解决方案,最终只能成为一纸空谈,落不了地。

我和我的团队在过去的三年间, 通过上百家企业的访谈,总结出创业圈人力资源的几个特点:

创业领域企业和去创业领域求职的求职者,通常处在一个两头怕的市场。

一方面:创业企业觉得找人难、找人贵、找人不靠谱。求助于投资机构,但毕竟投资机构的投后服务的人力、精力有限,不可能全都顾及到,经常投后服务人员也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

另一方面:求职者觉得创业企业风险系数高、钱少、活多、动不动就被画了饼。判断创业公司好坏的标准只能从创始人背景、投资机构背景这几个单一维度去看,导致了很多创始人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去做个人IP,打造所谓的明星创业企业,但却忽略了生意的本质,导向负向循环。同时,有很多踏踏实实埋头做企业的人,经常是酒香巷子深的状态,不被市场上的优秀人才所了解。

创业企业想找人,很难有个专门的发声渠道,只能去那些知名的招聘渠道上和那些本不应该形成竞争的成熟型企业去抢人,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而想进入创业企业的求职者,如果想看到一家创业企业的介绍,要么就是看企业自己发声的公关稿,要么就是信息寥寥,更不用说如何看到一些创业企业内部的真实评价和真实信息了。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句,在我本人访谈过近 200 多位创业者之后,我对“创业”的理解——创业,就是和喜欢的人一起,做一件喜欢的事情,而这件事情,恰好能够让我们体面的生活。

相关文章推荐:

张瑞敏的海尔33年:心心不停,念念不住
IDG资本杨飞:用五年的观点看价值
曾鸣:懂“势”和用“势”是阴阳一体的
柳传志:失败或成功,重新演练一遍
太平鸟张江平:改革和创新都是痛苦的

GrowthHK(Growth Hacker):双创环境下,创业者需要将想法落地为产品,通过市场验证出该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并以此吸引投资加速渠道扩展,从而实现产品的大范围推广;增长是创投环境中对各阶段数据的考量,而增长黑客就是要你成为一个懂产品运营、市场营销、渠道推广、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增长型人才;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58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8-01-07 12:37
下一篇 2018-01-07 21:13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