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郭梦仪
编|王一粟
十年前,双十一商家们都在没日没夜的备战,用时间换业绩。
十年后,双十一的备战依然紧张,但AI逐渐走上舞台,为商家经营带来新的变量。
作为产业链被数字革命最深的电商,正在迎来一场新的效率革命。
德国本土家居品牌HomeZeit使用亚马逊的Content Generator工具后,上线两周内转化率从9.8%上升至11.4%,广告点击转化成本(ACoS)下降约8%,内容生成所用时间缩短了65%。
今年双11,是AI全面落地的第一个双11。
以淘宝天猫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第一次将AI渗透进商家经营、消费者体验、流量匹配等电商各个环节。大量商家因此受益,诸如双11期间商家通过淘宝天猫的“货品全站推”,ROI同比增长超15%。
第三方数据机构 Statista 最新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采用AI工具的跨境电商企业,选品成功率平均提升 53%,用户复购率提高 28%,物流周转效率加快了34%。
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在高度成熟且竞争激烈的电商行业中,AI电商行业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0.50%。这在互联网流量红利殆尽的今天,已是非常难得。
因此,这届双11不再是“价格战”、“规模赛”,而是AI驱动下的“效率战”。
这场由AI驱动的商业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一个古老的问题——什么才是“会做生意”。
01 商家的双11“AI成绩单”
AI对于电商,已不仅仅是“工具”,而是跃升为交易的核心“基础设施”。
在海外,随着OpenAI的AI浏览器Atlas推出,ChatGPT增加了购物功能,未来有可能成为下一代购物的入口。
在国内,AI和电商平台的化学反应则更加深入。
“今年双11不用再靠感觉投流了,AI比老运营更懂消费者。”杭州某宠物食品品牌创始人李哲的感慨,道出了不少商家的心声。
李哲至今记得去年双11的窘境: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备货、研究政策评估预算。为了抢占流量,团队把预算像撒胡椒面一样投进首页推荐、搜索竞价等多个渠道,可后台数据始终“不温不火”。
首页推荐的点击率长期徘徊在3%左右,更扎心的是,进来的用户大多是“随便逛逛”——有人问“能不能给金鱼吃”,有人纠结“猫不吃饭会不会饿死”,真正想买中高端猫粮的客户却像藏在雾里,怎么也抓不住。
“每天烧着几万块预算,客服被无效咨询淹得喘不过气,成交额却连预期的一半都达不到。”李哲感觉很无奈。
转机出现在今年双11前的一次平台升级。
淘宝AI大模型完成了一场AI“认知革命”:它像一个沉浸式学习的“行业研究员”,啃下了数百万份宠物营养文献、用户评价和行业报告,还对平台内数千万件宠物商品进行了“标签重构”。
以往模糊的“猫粮”标签,被拆解成“无谷低敏”“幼猫1-4月龄专用”“鸡肉味适口性98%”等数十个精准维度,商品信息的丰富度直接提升了34%。
这一调整让李哲的产品精准触达养宠用户。这次双11,李哲的首页推荐成交额同比暴涨40%,新客转化率直接提升25%。“以前推给的可能是随便逛逛的用户,现在进来的都是带着明确需求的‘准客户’,咨询量翻了倍,客服压力反而小了。”
上海某服饰品牌运营总监张萌(化名)在今年用了阿里妈妈“货品全站推”,也深刻感觉到了AI的威力。
张萌表示,自己的店铺用了“货品全站推”后, 配合平台10亿店铺限时红包共投政策,ROI同比增长超15%,成交转化率整体增长10%,店铺新客占比高达70%。
“以前投10块钱可能只赚8块,现在能赚9块5,大促期间投流预算加了30%,利润反而涨了45%。”张萌算了一笔账,平台的共投政策相当于“白送”20%的流量补贴,再加上AI对投放人群的精准筛选,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不止李哲和张萌,得益于双11期间AI的全面落地,不少商家吃了一波AI红利。
天猫公布的战报显示,AI首次全面落地天猫双11,预售当天AI大模型调用超150亿次;阿里妈妈AI应用成果也很显著,超级经营智能体“万相台AI无界”推出后,成交增长了20%,ROI同比增长超15%。
而在电商中最关键的指标——复购增长,因为AI成为优质商家的隐形红利。
广州某快消品牌负责人陈悦表示,今年双11开通了天猫购物金服务,借助AI生意管家的用户分层功能,给高复购率用户推送“充值1000得1100”的专属福利,给新客推送“充值500得550”的入门权益。
截至10月22日,天猫双11购物金充值额与充值用户增长均超100%,陈悦的品牌复购率从去年的22%提升至35%。“购物金锁定了用户未来3个月的消费,再加上AI提醒用户‘购物金即将到期’,唤醒了不少沉睡客户。”
这些数字背后,是“扶优降本”政策与AI技术的同频共振。平台投入真金白银的经营补贴,AI则让补贴精准落地,优质商家的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增长。
02 “AI帮我找货” 购物体验在悄悄变好
商家的改变如果是“演进式”,用户端的改变则是跳跃的。
淘宝天猫以6款AI导购应用全面落地打响第一枪。其中,淘宝天猫推出的AI万能搜、AI试衣等工具,通过自然语言理解、多模态交互、个性化推荐三大技术支柱,重新定义了“导购”的核心价值——从信息筛选升级为决策辅助。
据测算,头部电商平台AI导购相关研发投入年增速超50%,而率先落地的平台有望在用户粘性、商家留存上建立2-3年的竞争壁垒。
这也意味着,未来电商平台们将从流量争夺转向用户决策效率争夺。
哆啦(化名)在今年购物中感受就很明显。一方面,自己会经常从电商首页推荐上看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有一种“电商更懂我”的感觉。另一方面,主动的搜索显示也更加智能。
之前,哆啦想找“适合小个子穿的、显腿长的、加绒的牛仔裤”,得打一长串关键词,结果出来的不是太长就是不加绒,翻十页都找不到心仪的。
现在,哆啦可以直接和AI说,“我155cm,想找加绒牛仔裤,要显腿长,最好是高腰的,预算200内”,AI能直接理解需求,过滤掉了低腰、长款的款式,还能根据哆啦的身高推荐了“九分裤+微喇”的版型,附上了“搭配建议”,连搭配什么鞋子都标出来了,勾的哆啦也令买了一双鞋。
本身,当前消费者呈现消费日趋理性、比价决策高、个性化需求强的特征。
知萌趋势调研数据显示,64.3%的用户:不再盲从消费、跟风消费和冲动购物;61.1%的用户:消费前,花更多时间思考购买商品的实用性与必须性。
而AI 工具真正精准命中这些痛点。Riskified 报告也有了详细的数据:73% 的消费者已使用 AI 辅助购物,45% 通过 AI 获取商品灵感,32% 用于比价。13% 的用户直接通过 AI 助手完成购买,70% 表示未来愿意让 AI 代理决策。
淘宝天猫作为电商平台中对AI投入最多的一家, 以大模型技术为底层支撑,通过AIGI(智能索引)、AIGR(智能推荐)技术体系,实现对20亿商品的精准语义解构,解决了传统搜索“需求与商品错配”的核心痛点。
用户层面,AI 帮我挑通过对话式交互降低决策门槛,定制化 AI 清单基于行为数据实现千人千面推荐,而AI试衣将退换货率预估降低 30%。
客服是AI“内功经法”的关键领域,用好了,对用户来说更是“体验升级VIP”。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持续迭代与多Agent协作技术的成熟,电商AI客服正从传统被动应答工具全面升级为主动服务的 “智能业务”。
用户剑冰(化名)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前几天蹲某大牌粉底液,纠结色号时戳了‘AI客服’,本以为是机器人套话,结果它直接发了我黄二白的上脸试色视频,还对比了同系列3个色号的适配肤色,连‘带妆8小时氧化程度’都标得清清楚楚。”
下单后她发现地址填错,刚点“售后”就弹出修改入口,AI秒审核通过,全程没等1分钟。
做化妆品的林溪(化名)表示,一半的售后问题,都是由淘宝店小蜜5.0解决的。
林溪明显能感觉到,阿里智能客服更聪明了:“敏感肌能用吗”,店小蜜会推送成分检测报告和敏感肌用户的真实评价;“凑单满减怎么算”也可以自动生成最优凑单方案。
AI“聪明”,才有价值。林溪表示,以前客服人均接待80人就忙到飞起,现在能接待150人,客服响应慢的差评率下降了六成,转化效率还提升了30%。
根据公开数据,天猫双11期间,“店小蜜”将商家的转化效率提升30%,一半的售后问题都能自动化解决。某3C全品类店铺反映,在升级使用店小蜜Agent后,店铺整体的转人工率下降到30%以下。
其实,天猫的AI布局并非孤例,电商行业正在形成“技术投入—效率提升—用户留存”的正向循环。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曾说过:做AI不能搞技术炫技,AI的目的是更精准的匹配用户和商品,好用才是检验标准。

因此,各家电商平台因自身的优势,发展AI侧重点不同。
天猫类似全链路AI渗透的生态型玩家,京东更像是供应链锚点的效率型玩家,抖音却是内容驱动的智能导购与效率提升型玩家。
阿里AI以电商为核心,商业模式是“AI+生态”赋能商家降本增效,运营上依托阿里云实现技术落地与规模化复制。
从运营层面,阿里组建1000人AI经营团队,搭建AI导购技术中台,支持工具快速迭代,据了解平均更新周期缩短至2周。
用户侧,阿里在双11前通过AI体验官活动灰度测试,收集反馈优化交互细节。商家侧则提供AI增值服务,如AI美工(月均生成2亿张图片,按生成量阶梯收费)、AI数据分析(定制报告单价500-2000元),提高效率。目前,阿里向商家提供了工具培训-效果诊断-方案优化全流程服务,中小商家适配率已达60%。
京东则主要联动仓储、物流、客服部门成立AI协同小组,用户侧是以3C、家电等优势品类为试点,打造“AI导购+极速达”,提升用户体验。抖音因为有豆包,分工不同,抖音负责“内容种草”,豆包接管“消费决策”。
因此,这场 AI 之战,本质是技术能力与商业基因的结合竞赛。天猫的先手棋能否转化为胜势,京东的供应链壁垒能否抵御冲击,抖音能否实现内容消费的再次提升,2025 年双 11 或将给出关键答案。
而这场由淘宝天猫点燃的“AI战事”,促使所有电商平台寻找破局路径,其背后折射的,正是电商行业“技术重塑商业效率”的必然趋势。
03 电商对零售的颠覆 AI会复刻吗?
当AI在双11展现出强大的效率提升能力时,一个更核心的问题浮出水面:AI对电商的改变,会像当年电商颠覆传统零售一样,引发行业的根本性变革吗?
答案正在逐渐清晰——AI不是简单的工具升级,而是从交易逻辑、供应链、用户体验全链条重构电商生态,开启“智能经营”的新周期。
回顾电商对传统零售的颠覆,核心是打破了地域限制、降低了渠道成本,让“人找货”的范围从线下门店扩展到全网。
而AI则让“人货场”的关系实现了更高维度的重构:从“人找货”到“货找人”,再到“AI预判人需”。今年双11落地的6款AI导购产品,正是这一逻辑的体现。
“AI万能搜”能理解“敏感肌秋冬用什么水乳”这样的复杂需求,生成图文结合的攻略;“AI帮我挑”通过多轮对话筛选商品;“AI清单”能根据用户偏好主动推荐囤货清单。淘金币频道成交同比大涨近5倍的数据,印证了这种个性化体验对用户需求的激发。
而电商供应链的柔性化变革,也正在复制当年电商对零售的效率革命。更重要的是,AI正在降低电商的经营门槛,让“普惠化增长”成为可能。
当然,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当AI能更精准地理解需求、更高效地匹配资源、更普惠地赋能商家,电商行业将进入一个“认真经营就能增长”的新时代。而这个时代的核心逻辑,正如凯夫所说:“好用的AI,终究是为了让商家多赚钱,让用户少花钱、少费心。”
这或许就是技术重塑行业的终极意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46960.html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