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和罗永浩特别像是吵架上了头,要去民政局扯离婚证的两口子。吵的莫名其妙,驴唇不对马嘴,但又义愤填膺。
罗永浩更像老婆,碎嘴唠叨的抱怨,说的是情绪。贾国龙更像老公,一点就着,大直男揪着概念不放。
一、一场驴唇不对马嘴的吵架
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跟罗永浩杠上了。罗永浩去西贝吃了顿饭,发微博吐槽说都是“预制菜”,不好吃还贵。
贾国龙生气了,要起诉罗永浩,我们的菜不是“预制菜”。
这架吵的,驴唇不对马嘴。罗永浩只是一个去店里吃饭的顾客,他觉得不好吃,觉得贵,觉得是“预制菜”,这是他的体验。
西贝说自己坚决不是预制菜。这是在自证其中一个概念。
这个回应特别典型——用户在抱怨体验,品牌方在自证概念。我发现“教育用户”这事真的挺上瘾的,前面百果园刚翻完车,西贝又开始了。
很多时候品牌方一上头就喜欢干“自证清白”的事,明为“自证清白”,实为“教育用户”,顾客的内容体验并不好。
因为他说的是感受,你讲的是道理。他想被看到,被善待,不是被纠正。
二、西贝怎么就给了人“预制菜”的感受才是重点
西贝是不是预制菜,其实不重要。
它怎么就给了人这样的体验,很重要。
我常说一句话:品牌就是顾客对你呈现的内容的体验。
品牌不是“我觉得我是谁”,而是顾客“体验到你是谁”。这个认知鸿沟才是品牌危机真正的源头。
罗永浩只是一个普通食客,他的体验也许有代表性,也许没有代表性。西贝要做的是去判断:其他人也这么觉得吗?而不是:我要证明我没错。
现在去教育用户“我不是预制菜”,只会让更多觉得你是“预制菜”的潜在吐槽浮出水面。
就像老婆在抱怨:这次下雨天你都没来接我下班,你越来越不关心我了!老公生气了,大吼一声:我上次下雨去没去接你?上上次去没去接你?你证明一下哪次我没接你?证明不出来我们就法院见,离婚!
还是那句话:西贝,要想的是,为什么有人“觉得”你是预制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arket/14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