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分享|《麦肯锡-2025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英文版)》(附下载)

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深度变革,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转型的风向标。《麦肯锡——2025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英文版本)》(Mckinsey China Auto Consumer Insights 2025)基于对全国19座城市2498名消费者的调研,揭示了当前市场四大核心趋势: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创新驱动、传统跨国品牌优势弱化、插电混动与增程式技术成为主流、技术民主化催生场景化差异,这些变化正深刻重塑消费者偏好与行业竞争格局。

报告分享|《麦肯锡-2025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英文版)》(附下载)

如需完整的报告PDF文件,请关注公众号:品牌市场相对论,发送关键词“报告”找到本文,将右下角的👍和♥️点亮后截图发送给公众号后台,即可获得下载链接。

注:截图后取消者将无法获得下载链接。

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深度变革,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转型的风向标。《麦肯锡——2025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英文版本)》(Mckinsey China Auto Consumer Insights 2025)基于对全国19座城市2498名消费者的调研,揭示了当前市场四大核心趋势: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创新驱动、传统跨国品牌优势弱化、插电混动与增程式技术成为主流、技术民主化催生场景化差异,这些变化正深刻重塑消费者偏好与行业竞争格局。

市场竞争逻辑已从单纯的价格比拼转向技术创新的较量。近年来汽车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但实际拉动销量的效果极为有限,2024年价格竞争带来的净刺激效应仅3.6%,远不足以覆盖企业为此投入的巨额成本。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者对新技术、新车型的热情持续高涨,新车与新技术发布周期缩短带来的净刺激效应达10.8%,且家庭收入越高,技术创新的吸引力越强。消费预算方面,多数消费者倾向于维持现有价格区间或选择升级,10万-15万元级入门用户升级意愿强烈,40万元以上高端用户则更关注新技术与新车型,而部分中端用户因市场竞争加剧、高性价比车型增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级倾向,反映出消费分层的加剧。

行业格局面临重构,传统跨国品牌优势承压,中国品牌凭借技术创新快速崛起。尽管传统豪华跨国品牌在品牌溢价认知上仍保持优势,但这种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电动汽车领域的定价权,50%的消费者不愿为跨国品牌电动车型支付更高溢价,愿意支付20%以上溢价的比例仅3%。反观中国品牌,不仅在电动汽车市场认知度遥遥领先,进入消费者初始考虑集的比例持续攀升,2024年已有50%的燃油车用户将纯电品牌纳入考虑范围,40%的传统豪华品牌用户会考虑中国高端电动品牌。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标准正发生转变,品牌传承的重要性边际弱化,安全、操控、舒适性等实际产品力因素权重上升,中国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维度的突破获得广泛认可,部分品牌甚至在高端市场实现对传统豪华品牌的超越。

电动化转型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插电混动(PHEV)与增程式(EREV)技术成为市场主流选择。纯电动汽车(BEV)用户因充电体验不佳导致的后悔率持续上升,2024年购车超过3年的纯电车主后悔率已达32%,公共充电桩供需矛盾加剧是核心原因,2024年新增车辆与新增公共充电桩比例升至12.6:1,充电便利性显著下降。而插电混动与增程式车型凭借“可油可电”的特性,有效解决了里程焦虑,用户后悔率仅约10%,81%的潜在电动车主将其纳入考虑范围。这类车型的纯电续航基本满足日常通勤需求,且用户实际纯电行驶占比达50%,既兼顾了使用成本优势,又保留了长途出行的便利性,成为衔接纯电转型的重要桥梁,也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优化完善赢得了时间窗口。

技术民主化推动配置普惠,场景化差异成为产品竞争的关键。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度与满意度显著提升,消费者对高阶自动驾驶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长续航、超快充等核心配置已成为各价格区间的“必备项”,即便是中低端车型消费者,对这些技术配置的需求也日益强烈。随着智能技术的普及,单纯的配置堆砌已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场景化体验成为新的竞争焦点。消费者对智能座舱、空气悬架、后轮转向等舒适性与操控性配置的付费意愿不断提高,而基于具体使用场景的智能交互功能,如语音控制导航、场景化模式切换等,正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AI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让智能座舱更具交互性,车辆逐渐从交通工具向“第二生活空间”转型,推动行业从技术普惠向体验个性化升级。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革不仅重塑了国内竞争格局,更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提供了参考样本。消费者从品牌崇拜转向价值理性,从价格敏感转向体验优先,推动行业加速告别同质化竞争,迈向技术创新与场景适配的新阶段。对于车企而言,把握技术创新的核心方向、深耕用户场景需求、平衡电动化转型路径,将成为在这场变革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未来,随着技术持续迭代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引领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潮流,书写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新篇章。

以下为报告部分内容:

报告分享|《麦肯锡-2025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英文版)》(附下载)

报告分享|《麦肯锡-2025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英文版)》(附下载)

报告分享|《麦肯锡-2025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英文版)》(附下载)

报告分享|《麦肯锡-2025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英文版)》(附下载)

报告分享|《麦肯锡-2025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英文版)》(附下载)

如需完整的报告PDF文件,请关注公众号:品牌市场相对论,发送关键词“报告”找到本文,将右下角的👍和♥️点亮后截图发送给公众号后台,即可获得下载链接。

注:截图后取消者将无法获得下载链接。

👉🏼免责说明👈🏼报告内容来自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将全力保障您的权益。

报告分享|《麦肯锡-2025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英文版)》(附下载)

欢迎关注交流

历史相关精彩文章:

报告分享|《新车上市营销洞察报告》(附下载)
报告分享|《2025中国汽车消费洞察报告》(附下载)
报告分享|《(小红书)种转一体:汽车经营增长新宝典》(附下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1460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