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表演的方式传播新闻:“现场新闻”的优势与弊端

近些年,在媒体转型的大背景下,媒体机构持续采取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传播形式,“现场新闻”(live journalism)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形式要求记者在现场观众面前展示新闻故事,通过这种新闻+戏剧的形式,提高新闻内容的公信力和传播影响。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带来一篇编译稿件,先带大家回顾一下新闻业与戏剧之间的关系;再通过新冠疫情期间的线上活动案例,看看现场新闻这种形式的好处和缺点;最后,展望现场新闻的未来发展方向。

“现场新闻”是何物?

在舞台上表演新闻故事,其实不是新鲜事物,其有一定的历史。

上世纪初,活报剧(living newspapers)兴起,后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活报剧,就是演员通过现场表演的形式,将新闻内容传达给广大群众,这可以说是现场新闻的雏形或启蒙。

在当代,现场新闻的身影也不少。2009年,美国《立体杂志》(Pop-Up Magazine)横空出世,以节目秀的形式,让演员在台上表演非虚构故事。在美国,《立体杂志》演出一直是一票难求,三维立体的内容呈现形式,曾帮助杂志获得诸多奖项。

这一举措启发了后续的法国舞台项目《现场杂志》(Live Magazine),丹麦媒体Zetland也推出了类似项目,芬兰的《黑匣子》(Black Box)演出也是典型的现场新闻案例。

除了以上提到的国家,英国也有不少“现场新闻”活动。例如,《金融时报》会在每年夏天结束前,推出现场新闻活动,活动内容有舞台访问、舞台展示和台上小组辩论等。

2019年,《金融时报》还添加了一场春季活动。另一个英国著名新闻媒体《卫报》则经常在总部所在地举办类似的活动,主题丰富多样。

除了新闻媒体,英国当地的卡姆登人民剧院也加入了举办现场新闻活动的行列。这所剧院推出的戏剧《没有方向的家:女性难民》(No Direction Home: Refuge Woman),由表演者口述真实事件,这些事件会涵盖预算缩减、家庭暴力支持服务等话题。

在理想的状态下,通过现场新闻的方式,记者有机会直接跟观众当场分享和讨论自己的作品,让观众对新闻更感兴趣、更加信任。

通过现场讨论,记者和观众都可以听到更多元的声音,拓展自身视野。新闻机构也能借此机会,在碎片化的媒体世界提升自身的品牌竞争力。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们接触现场新闻的体验似乎不多。那么,这类新闻传播形式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以上目标?又还存在哪些不足呢?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当原本在线下举行的现场新闻活动,像各大学校的课程那样被搬上视频会议软件后,现场新闻活动发挥的作用有没有变化?

疫情下的线上“现场新闻”

2022年4月,Journalism Practice期刊发布一篇名为《“我觉得我认识每个人”:舞台新闻如何将戏剧和新闻结合起来,为现场观众服务》的论文。作者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凯瑟琳·亚当斯(Catherine Adams)和英国伦敦大学的格兰达·库珀(Glenda Cooper)。

现场新闻活动也可以在线举行

这两位作者都是《舞台新闻》(News on Stage)项目的创建者,在新冠疫情期间,曾在视频会议软件上发起两场线上现场新闻活动。

在活动中,记者使用单口喜剧、音景等戏剧形式,向观众展示自己从未公开发表过的新闻故事。

第一场名为《没被讲述的故事》(Unrelated Stories),在2020年7月30日举行,主持人是亚当斯,一共有99名观众。

台上表演的故事来自资深记者笔下,一共有五个故事,话题涉及赌博、自然灾害、战争罪行、大屠杀生存和战区小孩抚养。

第二场名为《前途光明的故事》(Up and Coming Stories),于2020年9月24日举行,主持人是另一位研究者库珀,一共有41名观众。

这些故事的作者不再是新闻业资深记者,而是五名伦敦大学新闻学大四学生。

他们的故事分别关注了太空垃圾法、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放射线技师的工作经历、拯救医院设备活动、儿童虐待幸存经历和素食潮流。

在每一个故事展示结束后,主办方有安排简短的问答环节,观众可以向表演者提问。每场活动的最后,都有一个讨论会,叫做“虚拟酒吧”或“虚拟新闻咖啡厅”。

用表演的方式传播新闻:“现场新闻”的优势与弊端
图片来源:公众平台提供

通过这两场线上活动,亚当斯和库珀想从记者和观众的角度出发,研究这种新闻呈现形式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具体来说,研究者使用民族志研究方法,以及参考观众和表演参与者的反馈内容,向大家展示这种戏剧和新闻交融的形式能否增加观众对新闻的兴趣和信任度,能否拉近新闻媒体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为记者带来成长机会

在第一场活动中,有一名记者凭借已有的丰富舞台经验,以单口喜剧的形式呈现自己的气候变化报道。

根据演出后的调查,这个单口喜剧节目,跟同场的关于大屠杀幸存者的对话节目并列,成为第一场中最受欢迎的两个节目。

至于第二场,最受欢迎的两个节目分别是关于太空垃圾法和儿童虐待幸存者的故事。

对于把新闻故事改编成戏剧,不同记者有不同的做法。有些记者选择单枪匹马,一个人写剧本;而有些记者选择跟别人合作,如第二场的每一位记者,都选择跟戏剧总监进行紧密合作。

改编的过程并不容易,并不是每一位记者都像上面那一名表演单口喜剧的记者那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在这方面缺乏经验的记者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才能打磨出成品。

虽然过程艰辛,但是现场新闻形式给创作者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有一名参与第二场活动的学生表示,自己之前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事情,能够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费心研究和写下的内容,并且给观众带来一些启示,这是令人很快乐的事情。

还有一个学生说:“这给了我证明自己的机会,让我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拉近记者与观众的距离

根据研究者的调查问卷数据,观众在参加完现场新闻活动后,对记者的信任度上升。

而大多数给予反馈的演员和普通工作人员都认为,这样的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观众对新闻的信任度。

这是为什么呢?这大概跟现场新闻活动提供了每名记者的生平资料有关,给人更加可靠的感觉。

但根据观众的反馈,他们更相信记者,更多是因为他们逐渐认识到记者作为人的一面,即感受到记者的人性。

正如一名表演者表示:“通过现场新闻的形式,记者非常直接地向观众展现自己作为人的一面,也很直接向观众展示自己的工作内容。”

例如,在第一场活动中,一名旅游记者谈到自己帮助战争受害者的个人经历,他向观众透露:“我以前从来没在公众面前说过这些事情。”

而在第二场活动中,有个关于儿童性虐待幸存者的故事。表演结束后,这位幸存者本人也参与到讨论过程中,非常坦诚地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这些做法无疑能拉近记者跟观众之间的距离。

有观众认为,自己很难去相信一个不知道长什么样的记者,但更愿意相信一个自己认识的人。

在讨论中促进思考

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可以在现场向记者提出问题,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开拓见识。

对于记者来说,观众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他们以前都没有回答过的,这些新问题可以引起自己的新思考,这还可能对记者完善现有的新闻故事有帮助。

在这两场活动中,主办方在Zoom聊天框里频繁鼓励大家进行互动。

根据针对第一场活动的调查结果,大多数观众都认为自己参与到了活动中去,例如在Zoom“举手”或者在聊天框打字聊天,还有的观众会参与投票环节或者在每个节目结束后参与到谈论中去。

在第二场活动中,有一名记者在最后的虚拟新闻咖啡厅环节,向观众分享自己的个人故事:当自己写完关于素食潮流的新闻故事后,自己的消费习惯具体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但遗憾的是,只有三名观众在虚拟新闻咖啡厅发言,并且没人愿意打开摄像头进行讨论,大多数讨论是发生在主持人和表演团队之间的。

研究者坦言,如果讨论时间可以更长的话,那么观众互动可能会更有深度。不过讨论时间一旦变长,新闻故事分享时间就会缩水。

新闻故事改编戏剧有什么弊端?

首先,我们不要忘记现场新闻含有戏剧元素这一特点,不要为了增加戏剧性而扭曲新闻事实。

媒体在将新闻故事改编成戏剧时,要注意改编的尺度,即不要为了娱乐而扭曲原本的新闻故事,否则这样就背离了新闻的初衷。

研究者亚当斯和库珀对记者一再强调:所有的戏剧表演都要建立在可靠的新闻故事之上。

在两场活动中,作为主持人的她们也反复跟观众强调现场新闻活动的原则,即:“永远不要为了戏剧效果去牺牲新闻事实。”

其次,不是所有新闻故事都适合被改编成戏剧,有的改编过程并不容易。在上面的研究中,大多数记者都在改编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些记者在早期甚至产生了临阵退缩的想法。

比如说,有一个记者写了一篇关于吸血鬼德古拉历史的报道。当工作人员要把这篇报道进行戏剧化改编时,他觉得很不舒服,最终决定放弃加工这篇报道。

但后来,他还是写了另一个剧本,内容来自战地采访,然后安排一个演员去表演剧本的内容。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戏剧这种呈现形式可能会让观众忽略新闻故事背后的严肃性,这也是把新闻故事改编成戏剧的风险之一。

在反馈中,也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那些通过戏剧被传达出去的信息,会被观众当成新闻吗?

关于前面提到的谈论气候变化的单口喜剧,有表演参与者表示:“有研究发现,喜剧不一定有助于传达某些信息。在人们关注笑话本身时,他们不一定意识到事情本身的严肃性。”

以上种种,其实都属于现场新闻的短板乃至弊端。

总结

开展上述研究的研究者之一亚当斯在更早之前还单独写过一篇关于现场新闻的论文,于2020年5月同样刊登在Journalism Practice期刊上,名为《舞台新闻:关于在公众视野使用戏剧形式重构新闻的新闻实践》。

亚当斯认为,现场新闻活动应该由记者主导,要给观众带来真实的独家新闻故事,让观众沉浸在活动的氛围之中。

表演者应该使用调查新闻或特写新闻的形式来呈现新闻内容。记者要揭开新闻编辑室的神秘面纱,让观众熟悉具体的新闻实践。

在亚当斯看来,现场新闻活动的场所不一定是正式的剧院,只要那个地方有公众即可,举办场所可以是乡村礼堂、酒馆院子或足球场。这种活动形式还不是新闻业特有的,教育界也可以使用。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现场新闻有帮助,但不至于是新闻业转型的救命稻草。

不过在当今这个人们渴望体验式活动和面对面交流的时代,新闻应该更有互动性,不应该只是单方面传播的图文或视频,现场新闻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723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kuko1028的头像kuko1028
上一篇 2022-07-08 10:19
下一篇 2022-07-08 10:31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Optimized by Optimole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