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产品的增长路径

近一年折腾了好多项目,也调研过很多方向,总结了一些实践的经验。一切项目的起点都是需求与痛点,如果这个都不存在,就别折腾了。但确定有需求、是痛点以后,还会有很多筛选的条件,这决定了这个事情的可行性、可扩展性、可盈利性、可防御性等等。

我最常使用的是两个筛选条件,其一是我们做的是商品还是服务,其二是这件事情是标准化的还是非标的。

张小龙说,设计就是分类。我觉得小龙说的设计不仅仅是交互设计,还包括了商业的顶层设计。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落地执行,只有分类以后打法更聚焦、更容易执行,才有分类的必要。我们要把产品分类为商品与服务,这是因为商品与服务的差异性很大,落地执行的打法会很不一样,下表我列了一下商品与服务的区别:

四类产品的增长路径

要理解上表,我们需要先去定义什么是商品、什么是服务?

商品(Product),可规模化生产制造、同质化的有形实体。如汽车、手机、耳机、鞋子等

服务(Service),由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往往是无形的、异质化的。比如美容美发、餐饮旅游、出行酒旅、法律咨询、教育、医疗等。

商品与服务的概念难以准确定义,不过我们可以归纳4点判别依据:

(1) 服务一般是无形的。汽车手机看得见摸得着,但美容美发服务看不见摸不着。

(2)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汽车的生产、经销、消费过程是分开的,在上海的工厂生产后,在广州的4S店售卖,你可以在深圳驾驶,因为商品是有形实体,时间与空间可以分割。而服务通常是同时进行的,比如发型师给你剪发、医生给你看病。

(3)服务是难以贮存的。商品作为实体是有库存的,如京东仓库里存储着1万台手机,而服务是无形的,没有库存,你不能说我在12点空闲的时候提前存储了10个理发的服务,14点顾客多了的时候拿出来使用。

(4)服务是异质性的,即同一种服务会有质量差别。商品是流水线制造的,具有同质性,而服务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同一个发型师也许接了一个电话,女朋友跟他分手了,都会影响他下一个剪发的服务。

总结一下,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不可贮存性、异质性,通过这4个特性也能推导一个结论,即购买商品所能得到的品质和效果是能够事先预期的,是相对确定的,而购买服务所可能得到的品质和效果则是难以事先预期的,是相对不确定的。

普遍来说,服务比产品更能解决问题,但标准化低、扩张性差、成本与售价都会更高,产品往往用来满足中小客户,而服务往往用来满足大客户。

究其原因,我们还是要回到原点,用户花钱消费时,他购买的是什么?答案是解决自己某个问题,他真正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因此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只是无限趋近于解决方案,只是服务会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调整,比产品更能解决客户的问题。

四类产品的增长路径

所以,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需要先知道你提供的是服务还是产品?这是一个战略选择问题,如果你面向的是大客户,场景是复杂而且非标的,有足够的客单与利润支撑个性化的服务,你应该做服务,因为大客户要的是能解决问题,他们不差钱,他们愿意花钱来买成功率。

当然,做服务的代价就是难以扩张,因为管理是反规模效应的,服务过程会有大量非标的问题,你无法SOP化,只能依靠本人去解决。中国做代运营服务的上市公司宝尊电商,其服务的客户也只有几十个,只是他们的客户都是Nike、Adidas,客单足够高。

我们做过一段时间抖音知识IP孵化的服务,四个字形容就是“心力交瘁”,你得给他定位、包装、选题、调试、拍摄、运营、复盘…一个客户就会每天耗掉你2小时,更可怕的是你还没法交给别人,或者说你培养一个人的时间需要很长,光如何定位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如果你面向的是中小客户,你最好不要期待给他们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给他们做深度的服务,他们做事的原则是能不花钱就不花钱,能少花钱就少花钱,1万块钱/年基本就是中小客户愿意支付某种服务的上限,3000元/年就是个体小B愿意支付某种服务的上限。

所以,你应该去看中小客户的全流程里面,有没有可能抽象出一个高频的环节,这个环节是有可能标准化的,去把这个环节做成产品,以几十块/月或者几百块/年的价格售卖给他们。我们要的是规模,是要卖几万套甚至几十、几百万套的。比如面向跨境中小卖家的ERP产品店小秘,就解决进货与发货问题,SaaS免费,外加增值功能收费,服务了120万中小卖家;再比如我打订单管理系统,定价10元/月,只解决打单问题,服务了30万卖家。

再来聊聊第二个筛选条件:这件事情是标准化的还是非标的。

虽然说商品与服务在标准化程度上就有区别,但就算你选择了做产品或者做服务以后,还是要进一步去想这个商品或者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如何,绝大多数的公司能够做大是因为他把非标的事情给标准化了,至于标准化为什么能够把公司做大,可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谈谈对品牌的理解》,简而言之就是标准化才能确保稳定的体验,才能塑造品牌或者平台,否则各种消费者纠纷投诉问题会让你活不下去。

什么是标准化?简而言之就是SOP化,不同的服务者、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都能提供体验稳定且统一的商品或服务。我画了一个产品分类图,有助于我们理解标准化与非标化:

四类产品的增长路径

我们去看过去这些年做大的交易平台或者品牌,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非标的商品或服务给标准化。

非标化商品变成标准化商品的典型案例就包括:

(1)百果园。21年销售额破百亿,正在申请港股上市。百果园做得最重的一件事情就是建立水果的分级标准,将水果按照“四度——味——安全”分级,即“糖酸度、鲜度、脆度、细嫩度、香味、安全性”分成A级、B级、C级3个等级。不同的等级,采购地、价格、运输、包装、营销上都会有所区别。当然,这件事情任重而道远,你在网上依然能看到无数条关于百果园的投诉,为什么卖那么贵、为什么这样的果也卖这样的价格…水果本身就是一件极度非标的事情,真正的标准化需要从源头抓起,还得提供可控的科学种植技术,即便如此,还有天气等不可预测的因素,总而言之,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需要给予尊重。

(2)小罐茶。原装茶其实是非标的,立顿做的是精加工的茶包,完成了标准化,而小罐茶也一直把标准化作为最重要的事,贴一段其创始人杜国楹的采访:“做标准化是品牌第一天就要这么做,我们觉得这是行业的症结,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3)二手车/房/手机/潮鞋/奢侈品。二手机最大的交易平台是58旗下的转转,B2C的转转区别于C2C的闲鱼,最明显的区别是转转会给手机按照不同的新旧程度、破损程度分门别类,建立标准;二手车的瓜子号称要他们家的评估师要完成259项检测;潮鞋交易平台得物最大的增值服务就是鉴定,鉴定一方面是确保正品,另一方面就是定级。

(3)玉石字画。广州有一家全国最大的翡翠玉石交易平台,对庄翡翠,估值30亿美金,客单能上万。他们创始人最开始就观察淘宝生意参谋的数据,发现翡翠的交易额特别大、客单与毛利也高,但是平台的纠纷特别多,因为经常有骗子滥竽充数,把C级货当A级货卖。他看到这个机会后就跑到云南与缅甸待了2年,回来后就开始做翡翠的标准化服务,将全国的翡翠玉石权威机构拉到自家平台上,先鉴定再交易,消费者体验得到保证,自然就越做越大。

还有非标化服务变成标准化服务的案例,包括:

(1)优剪/快剪等。剪发本身是一个非标的服务,不同发型师的审美、手艺是不一样的,而发型师的流动性又特别大,一直以来中国都没有上市的美发品牌,也就是做不大。优剪/快剪们做的创新就是剔除了剪发里各种多余的项目,这样的好处就是理发师很容易培训上手,达到统一稳定的服务水准,这种情况下,理发师跑了也没关系,顾客不会跟着理发师跑,因为换一个理发师,体验也是一样的。

(2)天鹅到家。天鹅到家这么多年其实一直在干保洁标准化的事情,最开始他们以互联网平台简单撮合的方式去做,自己没有保洁,都是第三方的保洁公司,发现服务标准不统一,投诉严重。终于他们痛定思痛,开始自营,自己招聘保洁阿姨,培训后上岗。但即便如此,天鹅到家还是面临百果园一样的问题,因为上面打扫卫生这件事情服务触点实在是太多了,每一件事情都标准化,服务手册得有一本书那么厚,保洁阿姨也吃不消,培训成本会很高。比如说,沙发底下要不要打扫?门外要不要打扫?厕所要打扫到什么程度?抽油烟机要不要清洗?垃圾要不要丢掉?垃圾有几百斤呢等等。

做产品还是做服务,标准化还是非标化,这两个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不过,这里需要注意,千万不要有现实扭曲力场,本身是一件服务的事情,硬是把他做成产品,又或者本身就是一件非标的事情,硬是把他标准化,这都是不对的。你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用户与具体场景,分辨出自己应该做服务还是做产品,标准化还是非标化。

我去调研社群团购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现象,绝大多数品牌商所运营的私域社群,今年都会死去,因为他们硬是要把非标化的服务做成标准化的产品,花钱购买SCRM系统,制订SOP化的运营策略,今天10:00发苹果团购链接,12:00发香蕉团购链接,16:00发芒果团购链接,周而复始。标准化是标准化了,但却忘记了做社群的初衷,社群团购是什么?是共同兴趣爱好的一群人组织起来采购换取商家的折扣,社群最宝贵的东西是人的温度,当社群失去人的时候,就离死不远了,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机器人待在一起,这不需要严谨的推理,只需要最基本的同理心。

源:方伟在学习(ID:jiawin1001)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user/697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27 11:48
下一篇 2022-05-27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