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不动的享道出行,还怎么讲Robotaxi故事?

亏损之下冲上市,享道出行需要更多弹药。

跑不动的享道出行,还怎么讲Robotaxi故事?

文/杜小寻

编辑/子夜

在港交所的上市申请名单中,出现了一家网约车企业。

近日,享道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正式冲刺IPO。

跑不动的享道出行,还怎么讲Robotaxi故事?

图源享道出行招股书

从招股书中的情况来看,享道出行本次上市募集资金的重要部分拟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及Robotaxi服务的商业化推广。按照享道出行的计划计划:到2027年实现“享道Robotaxi”在国内多个城市的规模化商业运营。

同时,其资本朋友圈中也不乏实力强劲的“靠山”。

享道出行最大的股东是上汽总公司,还有阿里、Momenta、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通过旗下公司间接持有享道出行的少量股份。

部分股东与汽车行业和无人驾驶行业相关,或许未来会为享道出行的Robotaxi业务提供帮助。

不过尽管有大股东坐镇、新故事加持,享道出行此番冲击上市引来的质疑还是比认可更多。

主营业务是网约车服务的享道,并不是网约车平台中市场占有率靠前的选手,其所在行业也面临发展见顶、趋于饱和的困境。

又由于网约车服务这项占比超过70%的收入出现下滑,享道出行也没有在招股书中交出一份好看的业绩报告。其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出现下滑,公司整体处于连年亏损的状态。

低迷的业绩导致看似好听的Robotaxi故事,在享道的身上也显得没有太多吸引力,无人驾驶技术研发成本高昂,这对于业绩不佳的享道而言或许是另一种负担。

而享道面临的挑战还不只在未来,当前,与其公司发展息息相关的合规体系、管理架构以及用户体验,都在面临严峻挑战。

在着手募集更多资金之前,享道出行或许要先想办法调整好状态。

1、核心业务乏力,享道出行难扭亏

享道出行的这份招股书中,最令人担忧的就是业绩情况。

尽管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总收入从47.29亿元增长至63.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3%。但2025年上半年,享道出行的总收入出现下滑,收入为30.13亿元,同比下滑2.8%。

跑不动的享道出行,还怎么讲Robotaxi故事?

享道出行综合损益表概要,图源享道出行招股书

这暴露出享道出行核心业务增长乏力的事实。

其占比最高的业务为网约车服务业务,到2024年该项业务的收入占比已经达到了78%,但该业务收入由2024年上半年的24.28亿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22.98亿元,同比下滑了5.4%。

享道出行在招股书中解释称,核心业务下滑的主要原因为完单量的减少。“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与竞争态势,我们作出若干业务调整,以提升自动化水平及提高运营效率,导致完单量减少,同时维持该等服务的毛利率。”

对于一家网约车平台而言,订单量几乎是决定其收入的核心因素。而当前的网约车市场环境也确如招股书所说:不断变化、竞争激烈。

从行业数据来看,行业整体的网约车订单量在同比下滑。

自2025年4月工信部恢复网约车行业数据发布以来,行业订单总量已连续6个月同比下滑。其中,今年9月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共接收订单信息7.58亿单,同比下降23.4%,较上年同期的9.89亿单减少了2.31亿单。

而享道出行的市占率并不高,也尚未跻身头部,行业整体订单数的下滑对其造成的影响只会多不会少。

2025年上半年,享道出行的个人网约车服务订单量出现了下滑。从2024年上半年的1.08亿下降至1.04亿单;GTV(总交易额)也从26.99亿元下降至26.28亿元。

跑不动的享道出行,还怎么讲Robotaxi故事?

享道出行订单量、GTV等数据情况,图源享道出行招股书

大环境因素之外,享道出行本身也存在订单量依赖聚合平台的问题。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享道出行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占比始终超过90%,且在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91.84%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8.08%,2025年上半年,享道出行1.04亿单的个人网约车总订单中,聚合平台就贡献了1.02亿单。

也就是说,享道出行的自有平台实力不足,订单量已经是微乎其微。

过度依赖聚合平台还导致享道出行的佣金成本较高。

在2022年-2025年上半年的销售开支中,聚合平台收取的佣金分别为2.73亿元、3.27亿元、4.42亿元和2.33亿元,占全部销售开支的52%、58.9%、71.8%和75.3%。

一路走高的佣金也让享道出行的销售开支持续增长。2022年-2025年上半年,享道出行的销售开支分别为5.26亿元、5.55亿元、6.15亿元、3.09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为16.31%。

收入出现下滑、成本持续走高的享道出行,尚未扭亏。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享道出行分别录得净亏损7.81亿元、6.04亿元、4.07亿元、1.15亿元,三年半的时间累计亏损高达19.07亿元。

虽然其亏损幅度呈现缩窄的情况,但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7月,享道出行进行了一次大幅减资,注册资本由41.06亿元削减至3.5亿元,下滑幅度高达91.48%。有市场声音认为,被减少的注册资本用于弥补享道的累计亏损。

核心业务发展缓慢、增长堪忧,享道出行想要真正扭亏,还面临很大挑战。

2、Robotaxi故事,对享道来说或许并不性感

主营业务表现不佳的享道出行,还是希望通过新业务获得新的增长机遇。

其选择的赛道是Robotaxi。

享道出行在招股书中,将Robotaxi定位为未来撬动出行行业变革的战略核心。其表示,“我们意在凭藉对网约车用户需求以及Robotaxi商业化运营需求的深刻理解,主导定制中国首款L4级Robotaxi车型,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的全新出行体验。”

网约车赛道成长性见顶,但Robotaxi却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此前,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在美国完成上市后,又纷纷赴港进行二次上市;无人驾驶产业链中的不少企业,如黑芝麻智能、地平线、Momenta等,也吸引了不少资本的目光。

投资人都喜欢加码天花板更高的行业,也会根据企业现有的资源评估其开辟新赛道的可行性。

而从享道出行掌握的资源来看,其确有布局Robotaxi的潜力。

享道出行所在的网约车赛道,是距离Robotaxi行业最近的领域之一,再加上其作为网约车平台,手中掌握着一定的用户与司机数据,这给后续智能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跑不动的享道出行,还怎么讲Robotaxi故事?

图源享道出行官网

享道出行布局Robotaxi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背后的股东。

其中,上汽是享道出行最强有力的支撑,其直接或间接持有享道出行75.37%的股份;阿里旗下的天津高行持股6.47%;Momenta旗下的苏州初速度持股5.29%;宁德时代旗下的问鼎投资持股1.86%。

股东团队涵盖了整车厂、互联网及大模型开发公司、智能驾驶芯片供应商、新能源电池供应商,这些大股东可能会在未来,为享道出行布局Robotaxi提供帮助。

但是,在亏损的情况下进军Robotaxi,并不是一个很性感的故事。

布局Robotaxi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做研发,而享道出行已经在缩减研发开支。

招股书显示,享道出行在2022年-2025年上半年内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71亿元、1.7亿元、8543.6万元、4458.3万元。研发开支远远低于其支付给聚合平台的佣金。

尽管此前,享道出行就曾在Robotaxi方面有所布局,但与行业中的头部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据招股书介绍,享道出行于2021年12月率先在上海开启Robotaxi试运行;于2024年6月成为全国仅有的9家进入智能网联汽车(L3/L4级)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的联合体之一;今年7月,享道出行获得上海首批无驾驶人示范运营牌照。

截至2025年5月,享道出行Robotaxi业务自2021年启动运营以来,已完成33万余次订单,开放点位数超48000个,累计行驶超250万公里。

跑不动的享道出行,还怎么讲Robotaxi故事?

图源享道出行官网

如果用萝卜快跑作对比,截至2025年10月31日,萝卜快跑的Robotaxi业务每周的订单量就已经超过了25万单。

按照享道出行招股书中援引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所说,享道出行是国内首个车企背景的L4级Robotaxi运营平台,在Robotaxi商业化和规模化探索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但整体上看,享道出行是否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行业领先水平”,或许还有待商榷。

3、面临合规、用户体验、管理的三大考验

主营业务增长困难、自身平台订单量低、业绩情况无法支撑新业务的发展……这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享道在平台和公司内部都存在管理挑战。

在各地纷纷出台网约车新规,核查、清退不合规网约车平台的当下,享道出行也面临合规挑战。

天眼查数据显示,享道出行共计获得了149条行政处罚,累计罚金为384.3万元,其中超过八成的处罚事由都涉及驾驶员无证上岗或车辆无运营证。

另据山东财经头条报道称,在2023年8月的执法检查中,执法人员曾在上海浦东机场T2航站楼一次性查获14辆享道出行平台的无证网约车,创下该平台单次查处违规车辆数量的记录。

跑不动的享道出行,还怎么讲Robotaxi故事?

图源享道出行官网

合规问题频发意味着享道出行作为运力平台,对司机的管理与审核不够严格。

网约车平台是链接司机与乘客的生意,两方都是用户,一方的使用体验不佳,就会导致另一方的体验大打折扣。

而享道在司乘两端用户的体验上也备受质疑。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享道出行累计投诉量已达4300多条。司机端投诉其导航不准、判责不公、抽佣不透明;乘客端则反映其纠纷处理效率低、客服响应不及时等等。

在社交平台中搜索享道出行,出现的很多帖子充满差评,不少用户还向网友询问如何投诉享道出行,还有用户甚至提出建议:如果用其他平台打车不要勾选享道。

这些,都意味着享道依赖第三方平台的同时,需要继续在管理上补课。

事实上,享道出行的内部组织管理状况,也备受外界关注,招股书中披露的薪酬情况就引起了关注。

在享道出行的招股书中,并没有披露历年员工数量的对比,仅披露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享道出行共有667名全职员工。

但享道出行历年的员工的工资等福利开支都在呈下滑趋势。2022年至2024年,享道出行的工资、薪金及花红分别为3.14亿元、2.96亿元、2.14亿元,从2024年上半年到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也在下滑,从1.11亿元下滑至9738万元。

这意味着享道出行可能裁撤了部分员工,或是进行了降薪措施。

不过,享道出行CEO倪立诚的工资却增长了。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倪立诚的工资及薪金为42.5万元,薪酬总计为89.3万元;而2025年上半年,倪立诚的工资及薪金为42.6万元,薪酬总计为96.9万元,主要是在酌情花红(奖金)方面增长较多。

跑不动的享道出行,还怎么讲Robotaxi故事?

享道出行CEO倪立诚,图源享道出行官网

如今的享道出行身上,最大的矛盾在于:一个尚未证明自身盈利能力、核心业务出现萎缩的企业,如何能支撑起一个需要巨额投入且回报周期漫长的Robotaxi野心。

或许在说服资本市场之前,享道需要的是修复基本盘,向外界证明,自己首先是一家能快速奔跑、能盈利的出行公司。

否则,再性感的未来故事,也经不起推敲。

(本文头图来源于享道出行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468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46分钟前
下一篇 2017-12-12 10:46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