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青炯
编辑丨六子
携程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
国庆假期期间,不少消费者反映在携程订酒店,价格“忽高忽低”。有人表示:“在携程上查看同一家酒店或者同一班机票,在多次点击后价格明显发生了上涨。”这些吐槽,再次将携程推上风口浪尖。
而就在国庆节前,郑州市场监管局刚刚点名携程,称它“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交易及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要求马上整改。

*图源郑州市场监督
这已经是它两个月来第二次被约谈。今年8月,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就约谈过携程等几家平台,指出它们存在实施“二选一”、利用技术手段干预商家定价、订单生效后毁约或加价、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问题。
当用户吐槽、监管加严之时,竞争对手也发起攻势:京东宣布“三年不收佣金”进军酒店旅游;美团则依托其高频的本地生活流量加速布局酒旅;飞猪和抖音也分别凭借阿里生态和内容种草能力,不断蚕食酒旅市场份额。
做了二十年行业老大的携程,正面临一场信任危机与全方位的竞争压力。
01
「约谈直指核心:暴利下的暗操作」
监管方的约谈,清楚地指出了携程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对商家的限制太多,另一个是对用户的价格策略有问题。
先说说对商家的问题。携程给酒店提供了“调价助手”这类工具,明面上称是为了帮酒店及时调整价格。但用着用着,商家就感觉就变味了。
武汉多家酒店店长表示,携程会监控酒店在其他平台的定价,一旦发现价差,便通过“调价助手”自动下调酒店在携程的房价,且全程不通知商家。武汉某酒店店长表示,自家酒店每天都要与平台互相拉扯——自行将房价调回后,最快8分钟就会被“调价助手”再次下调。
携程通过技术手段,要求酒店在平台上的售价不得高于其他平台。这种做法,相当于捆住了酒店的手脚,让它们不能自由定价。时间长了,市场的正常竞争就会受影响。酒店想要发展自己的会员体系,想要给忠实客户特别优惠,都变得很难操作。

*图源互联网
再说说对用户的问题。“大数据杀熟”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虽然平台总是说是因为促销活动不同或者房源变化,但太多人的亲身经历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的真相。
这个国庆假期,有不少消费者投诉携程。有人表示,自己查看同一航班同一日期价格,仅仅过去五分钟,航班价格飞速上涨。同一时间段查看航司官方APP价格,并未改变,且也并未做出降价处理,携程价格与航司价格并不同步。

*图源黑猫投诉
还有人发现,看中的酒店房间犹豫一会儿再回去看,价格就涨了。更让人不解的是,有时候用不同的手机搜同一家酒店,价格也会不一样。
这些问题并非孤立事件,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携程”为关键词的投诉就超过14万条,内容多涉及乱扣费、收费不合理、高额手续费以及酒店价格与实际不符等。
《经济参考报》指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但在“调价助手”介入下,各平台实际以“价格战”方式争夺流量,少数大型平台成为价格“决定者”。这不仅损害消费者的旅行体验,也伤害平台上中小商家的利益。
02
「高份额与高毛利背后的隐忧」
虽然用户跟商家有很多怨言,但是携程却能够长期“我行我素”,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市场地位。数据显示,携程在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市场份额约为56%,长期占据第一。
市场老大的地位,带来的自然是丰厚的利润。
携程的毛利率长期超过80%,这在互联网行业中极为罕见。今年上半年,携程实现净利润91.94亿元,同比增长17%,相当于上半年每天净挣5000多万元。对比之下,根据北京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住宿业1613家单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3%,利润总额5980万元,降幅达92.9%。

*图源携程财报
一增一降,反差鲜明。根据上述数据,携程一天挣到的净利润,差不多相当于北京住宿业全行业半年的总利润。
但在高份额、高利润的风光之下,隐忧已经清晰可见。整体市场的增长放缓,维持高利润的压力只能转嫁给酒店商家和消费者,极易引发反弹。
今年7月,郑州多家酒店商户集体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携程未经授权擅自修改房间价格。此前,周末酒店APP也曾公开实名举报携程,指责其通过“二选一”要求合作酒店下架在竞争平台的产品,否则将面临流量限制和评级取消的惩罚。
另外,越来越多的酒店开始觉醒,像华住、首旅如家这样的大集团,纷纷大力发展自己的官方订房渠道。它们直接向消费者承诺“官网最低价”,用自己的会员体系把客人牢牢抓在手里。这意味着,酒店们正在想办法绕过携程,不想再一直当那个被“薅羊毛”的人。

*图源互联网
与此同时,用户的信任基础也开始松动。
过去信息不透明,大家习惯在携程上完成一切。但现在比价工具遍地都是,社交平台上一搜全是攻略和分享。许多精明的用户养成了新的习惯:在携程上搜索和比价,最后却去更便宜或者体验更好的平台下单。
一旦用户怀疑自己是被“杀熟”的那个,那种被背叛的感觉会迅速摧毁他们对平台的忠诚。黏性,就会在一次次的价格怀疑中流失。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媒体表示,本次携程被约谈不仅是一次“警告”,更可能标志着OTA行业“强监管时代”的开启。携程若不能迅速建立透明、可审计的定价机制,其盈利模式与市场估值将面临系统性挑战。
内忧未平,外患又至。当携程遭到众多用户和商家的吐槽之时,外部对手正在加速发起攻势。
03
「围剿之下:旧城墙难挡新炮火」
携程现在的竞争对手,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它们不从正面进攻,而是用全新的打法,从不同角度发起挑战。
京东的做法很特别。它宣布“三年不收佣金”,看起来不赚钱,其实另有打算。它不要前端的预订佣金,而是通过帮酒店采购来赚钱。
酒店要买床单、洗漱用品、电器等物资。京东利用自己的供应链,可以集中帮酒店采购,降低成本。对利润不高的中小酒店来说,省下的采购费可能比付给携程的佣金还多。
这招颇为聪明,它不与携程在“过路费”上正面竞争,而是为酒店提供了“省成本”的全新价值,从而从根本上挑战了携程的高佣金商业模式。
美团的优势在于高频流量。美团做酒店成功,是因为“高频带低频”。用户每天用美团点外卖、打车、买电影票,养成了使用习惯。当要订酒店时,很自然就在美团上顺手订了。就像你去一个商场买东西,既然来了,顺便把其他需要的东西也买了,懒得再跑另一个商场。
这种基于生活习惯的流量,是携程很难复制的。更重要的是,美团的到店业务为酒店提供了丰富的用户数据,能更精准地推荐。这让它在中低端酒店市场特别有优势。现在很多人订酒店,真的是打开美团外卖的时候,顺手就把酒店订了。

*图源手机截图
飞猪和抖音各有各的招。飞猪靠的是阿里生态,用“会员权益打通”锁住高端客户。比如88VIP会员可以直接享受飞猪的酒店特权,这招很管用。这就像高级会员卡,有了它在哪里消费都能享受特权,用户自然不愿意放弃。
抖音则靠的是庞大流量和内容种草。用户刷着短视频,看到好看的民宿或好玩的景点,心动就能直接下单。这完全改变了年轻人规划旅行的方式。以前是人找货,现在是货找人。看到喜欢的冲动之下就下单了。
总的来看,现在的竞争是“生态打单一”。京东打供应链,美团打高频流量,飞猪打生态,抖音打内容吸引。每个对手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力,从不同角度切走市场。这是一场全方位的竞争,对手从天上、地上、水下同时进攻,光守着陆地是不够的。
对携程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某个具体对手,而是竞争规则变了。以前比的是谁家酒店多、价格低、服务好。现在要比供应链、用户时长、内容生态,以往熟悉的打法不太好用了。
未来,酒旅行业的竞争将更趋多元与隐蔽。携程要守住阵地,仅靠修补远远不够,必须重构商业模式,重建用户与商家的信任。
毕竟,时代在变,对手在变,用户也在变。平台若不变,终将碰到更大危机。
– END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4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