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不少客户聊GEO优化,发现很多人都有个误区:“我之前做SEO挺熟的,把SEO那套方法搬去做GEO,应该差不了吧?”结果试了俩月没效果,还纳闷“为啥关键词堆了、外链发了,AI就是不引用我的内容?”
其实真不是方法没执行好,而是GEO和SEO的底层逻辑压根不一样。今天就用我帮客户做GEO的实际经验,跟大家聊聊:GEO为啥不能套用SEO逻辑?还有GEO时代该咋调整内容策略,帮你少走弯路,早日让AI主动引用你的内容。

一、先搞懂核心差异:SEO是“拉流量”,GEO是“当答案”
很多人没分清的是,SEO和GEO的“目标和用户意图”完全不同,这就决定了后续所有策略都得变。我给大家举个最直观的例子:
比如用户想找降噪耳机——
- SEO场景 用户搜“最好的降噪耳机”,SEO的目标是让你写的“2024十大降噪耳机评测”排百度/谷歌首页,吸引用户点进你的文章。能不能让用户点进来,是关键;
- GEO场景 用户直接问ChatGPT“预算2000元,适合通勤的降噪耳机推荐哪个?”,GEO的目标是让ChatGPT在回答里提你网站评测过的“XX品牌YY型号”,还得把你文章里的亮点(比如“续航30小时”“戴久不压耳”)加进去。用户拿到答案就满足了,可能根本不会点进你原文看。
你看,差别一下子就出来了:SEO是“流量思维”,核心是“让用户点进来”;GEO是“权威思维”,核心是“让AI把你当可靠来源,直接用你的内容答题”。
现在AI时代,用户越来越懒了——以前还愿意翻几页搜索结果找答案,现在就想“直接要现成的”。要是你的内容不能被AI抓取、整理、引用,就算SEO排再高,也可能被用户忽略。
二、再看技术原理:SEO优化“链接排序”,GEO优化“答案生成”
除了目标不同,SEO和GEO“优化的对象”也天差地别,底层技术逻辑完全不是一回事。
SEO本质是优化“搜索引擎的链接排序系统”——谷歌/百度会看你网站的技术信号(比如加载速度、结构化数据)、外部投票(比如谁给你发了外链),再决定把你的页面排第几。所以以前做SEO,我们会花不少精力搞外链、调页面加载速度,这些都能直接影响排名。
但GEO是优化“AI的答案生成系统”——AI不看你有多少外链,更看重“你内容的质量够不够高、信息够不够可信”。比如AI在回答问题时,会判断“这个来源的内容是不是客观?有没有数据支撑?能不能准确解决用户的问题?”,要是你的内容满是空话,AI根本不会理你。
之前有个客户做家电GEO,一开始按SEO思路,给产品页堆了一堆“最好用”“顶级品质”的词,还买了不少外链,结果AI提都不提他。后来我们帮他调整,把内容改成“XX型号洗衣机实测:洗净率98%(附检测报告)、噪音52分贝(符合国标GB/T 4288-2022)”,没俩月,ChatGPT回答“家用洗衣机推荐”时,就主动引用了他的数据。
三、GEO时代,内容策略得彻底转:从“讨好多引擎”到“讨好AI和用户”
既然逻辑不一样,内容创作的侧重点也得跟着变。以前做SEO写内容,要平衡“用户能看懂”和“爬虫能抓取”;现在做GEO,得先让AI“能读懂、能信任”,它才会把内容传给用户。具体要转3个方向:
1. 从“单篇关键词文”到“建知识体系”
以前做SEO,很多人喜欢“打关键词游击战”——比如做耳机,就写“降噪耳机推荐”“无线耳机哪个好”“头戴耳机测评”,一篇文盯一个词,凑够内容矩阵。但GEO不吃这套,AI更认“系统性的知识”。
比如你做降噪耳机,得围绕“降噪耳机”这个核心主题,建一套完整的知识网络:从“降噪耳机原理(主动降噪vs被动降噪)”,到“不同场景选购指南(通勤用/办公室用/运动用)”,再到“热门型号实测(参数+体验+优缺点)”,甚至“降噪耳机保养技巧”,都得覆盖到。这样不管用户问AI啥相关问题,AI都能从你的知识体系里找到对应内容引用。
我们帮一个做智能家居的客户做GEO,就是先梳理了“智能门锁”的知识框架,从原理、选购、安装到维修,写了20多篇深度文,3个月后,用户问AI“智能门锁怎么选”“指纹锁没电了怎么办”,AI都会引用他的内容,品牌曝光一下子就上来了。
2. 从“营销话术”到“客观知识”
以前做SEO写内容,难免会加些营销词,比如“我们的产品是行业最好的!”“现在下单立减200!”,目的是促转化。但AI特别不喜欢这类“主观营销内容”——它会觉得“你在打广告,不是给用户提供有用信息”,要么降低你的权重,要么直接不引用。
GEO时代写内容,得“客观、中立、有依据”。比如你推荐自己的产品,别只说“好”,要给数据、给证据:“我们的XX型号降噪耳机,经过SGS检测,降噪深度达42dB,在同价位产品中排名前3(附检测报告链接)”;要是写行业分析,就引用权威来源:“根据2024年中国电子商会发布的《降噪耳机市场报告》,通勤场景下,用户最关注续航和佩戴舒适性,占比分别达65%和58%”。
之前有个做建材的客户,一开始内容里全是“我们的瓷砖质量第一”,AI完全不搭理;后来改成“我们的瓷砖经过国家建材检测中心测试,抗压强度达1200N,吸水率<0.5%(符合GB/T 4100-2015标准)”,没几周,AI回答“家装瓷砖怎么选”时,就把他的检测数据加进去了。
3. 从“优化网页”到“优化实体”
SEO时代,我们优化的是“单个网页”——比如给产品页改标题、加关键词、调内链。但GEO时代,得优化“实体”。啥是实体?可以是你的公司、你的产品、甚至是你这个“作者”。
比如你想让AI认可你的“公司实体”,就得在内容里保持信息一致:公司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认证资质(比如“ISO9001认证”“谷歌合作伙伴”),要在官网、行业媒体报道、权威平台(比如维基百科)上保持统一;要是想优化“产品实体”,就得把产品的型号、参数、检测报告、用户评价等信息整理清楚,让AI能快速识别“这是个真实、可信的产品”。
这里可以借鉴氧气科技的GEO-STREAM框架,它从5个维度帮你判断内容能不能被AI青睐,我给大家拆成大白话:
- S(语义结构化) 内容逻辑要清晰,别东拉西扯,比如写评测就按“外观-参数-实测-优缺点”来,AI好抓取;
- T(时间相关性) 内容要新,别拿2020年的数据说2025年的事,比如写“2025降噪耳机推荐”,就得用2024-2025年的新品数据;
- R(可信源交叉认证) 你的内容最好能被其他权威来源引用,比如被行业媒体报道、被政府/协会官网链接,AI会觉得“你更可信”;
- E(用户共鸣) 内容要解决用户真问题,别写空话,比如用户关心“通勤耳机续航”,你就重点测续航,别光讲理论;
- A(内容一致性) 同一实体的信息要统一,比如公司名别一会儿叫“山东支点”,一会儿叫“支点网络”,AI会 confusion。
四、最后说个形象的比喻:SEO是“钓鱼”,GEO是“养鱼”
很多人问我“SEO和GEO是不是只能选一个?”其实不是,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只是思维得转过来。我给大家打个比方:
- SEO像钓鱼 你得研究鱼(用户)爱吃啥饵(关键词),把鱼钩(你的页面)放鱼多的地方(高排名),还得保证鱼竿鱼线(网站技术)没问题,目的是让鱼上钩(点击);
- GEO像养鱼 你不用主动钓,而是把自己打造成池塘里“最健康、最肥美的鱼”(权威信息源)。等渔夫(AI)要给客人(用户)找好食材(答案)时,自然会先选你。你的核心是把“肉质”(内容质量)和“健康度”(可信度)做好。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用SEO的“基础框架”打底,再用GEO的“新思维”升级。比如——
- 保留SEO里的技术优化(加载速度、结构化数据)、用户体验、高质量外链(这些基础做好了,AI爬取你的内容也更顺畅);
- 把内容策略从“盯关键词”改成“建知识库”,写作从“营销话术”改成“客观知识”,衡量标准从“看流量排名”改成“看AI引用次数和品牌提及率”。
总结:2025年做GEO,赢在“双重权威”
现在AI越来越普及,未来能站稳脚的,肯定是那些“既能被传统搜索引擎喜欢,又能被AI当成首选答案来源”的双重权威网站。
要是你现在还在用SEO思维做GEO,别犹豫,赶紧调整——先转思维,再调内容,最后用技术打底,慢慢就能让AI主动引用你的内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4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