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林恩
7月4日,食品龙头企业安井食品在港交所上市,自此完成了A+H股上市布局。不过,在这两个资本市场上,安井食品的股价都出现了下滑。
此次港股上市,安井食品发售价为60港元,发行约3999.47万股。然而,上市首日即盘中破发,最终当日报收57港元,下跌5%。
安井食品于2001年在厦门创立,主要从事速冻食品的生产和销售,2017年登陆上交所。
01 “速冻一哥”赴港上市
根据官网介绍,安井食品成立于2001年12月,主营速冻调制食品、速冻菜肴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等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品牌包括“安井”、“冻品先生”、“安井小厨”,并收购了“洪湖诱惑”、“柳伍”、“功夫食品”等品牌。
目前,安井食品在国内已布局12个产销研一体化生产基地,包括厦门总部、无锡安井、泰州安井、辽宁安井、四川安井、湖北安井、河南安井、广东安井、山东安井、新宏业、新柳伍及洪湖安井。
基于庞大的生产基地网络,安井食品的产品主要依靠自主生产,小部分产品依靠第三方合作工厂加工,去年,其外部协助生产的比例为6.6%。
安井食品的营销模式包括经销商、商超、特通直营、电商等。其中,安井食品拥有近2000家一级经销商。商超客户主要包括大润发、永辉、沃尔玛等连锁大卖场;在特通直营渠道,长期合作客户有呷哺呷哺、海底捞等连锁餐饮,休闲食品类上市公司上游供应链企业。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在速冻食品领域,2024年安井食品以6.6%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被称为“速冻一哥”。居于其后的是思念食品、三全食品、湾仔码头、海霸王,对应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3%、2.9%、1.3%、0.9%。安井食品的速冻调制食品市场份额达13.8%,为第二名海霸王的5倍多;其速冻菜肴制品市场份额达5%,约为第二名至第四名份额总和。
从业绩数据也可以看到,安井食品发展迅猛。2011年至2024年,其营收从12.24亿元增至15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3%;归母净利润从0.71亿元增至14.8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6.3%。
02 增速放缓,业绩亮起警示灯
虽然在行业中依然位列翘楚,但安井食品的业绩已经亮起警示灯。
过去三年,安井食品的业绩增长呈现放缓势头。2022年至2024年,安井食品分别实现营收121.83亿元、140.45亿元、151.27亿元,增速分别为31.39%、15.29%、7.7%,呈逐年放缓趋势;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01亿元、14.78亿元、14.85亿元,增速分别为61.37%、34.24%、0.46%,增速下滑明显。
到了今年一季度,这一放缓势头更为明显。2025年一季度,安井食品营收为36亿元,同比下降4.1%;归母净利润为3.95亿元,同比下降10.01%。这是自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季度营收下滑。
对此,安井食品解释称,主要是因为一季度整体消费环境疲软,加上暖冬影响,导致火锅食材消费下降,同时受到2025年农历新年较2024年提前至1月影响,客户在2024年年底就提前囤货,时间差异导致2024年同期销售额更高。
消费环境疲软是一大原因。一位速冻食品从业者分享,2024年以来,速冻面米产品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消费流动性差,购买频次降低,这与购买力、疫情后外出场景增多等因素有关。与此同时,市场竞争者并未减少,中小品牌在下沉市场主要“卷”价格。
三全食品、千味央厨均在年报提到,2024年,行业面临“提质降价”情况,竞争压力大。
此外,预制菜行业近两年降温,或也成为安井食品的增长牵绊。
有业内人士指出,安井食品业绩增速放缓的原因可能与预制菜市场的变化有关。在经历了2021年和2022年的爆发式增长后,预制菜市场的热度近两年有所降温。受此影响,安井食品的速冻菜肴制品收入在经历高速增长后也出现了明显增速回落。
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张趋势,并有望在2026年突破10720亿元,但是预制菜市场增速却在逐步放缓。2024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为35%,到2026年将跌至18.3%。
值得注意的是,安井食品的KA渠道收入占比在下滑。招股书显示,KA客户销售收入占比下降,2022年至2024年三年占比分别为8%、6%、5.5%。
安井食品在2024年提出“全面拥抱定制化”,2025年又明确“全面拥抱商超定制化”。据安井食品透露,上述策略目前处于推进初期,具体产品仍在开发和对接阶段。
不难看到,安井食品正在经历渠道结构上的调整,可能需要进一步验证并提升KA渠道的营收能力。
此外,安井食品也面临食品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安井食品在年报中称,公司未来可能会面临肉类、粉类等原材料成本上涨、单位产品运费增加、员工工资刚性上涨等情况,导致公司经营成本增加,虽然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增效措施控制了成本上升,但无法完全抵消其给企业效益带来的压力。
03 海外市场挑战重重,安井食品上市进击
安井食品此次募集资金净额约23.02亿港元,其中70%将用于全球网络和供应链建设,其中35%用于扩大销售及经销网络、35%用于优化供应链。这也说明,安井食品有意拓宽海外市场。
不过,安井食品目前的海外营收占比并不明显,近三年海外营收占比徘徊在1%左右。海外收入微薄背后,其海外供应链布局也存在较大空白。
2021年,安井食品收购英国中式速冻食品生产商Oriental Food Express Limited,拥有“功夫食品”品牌,主要生产饺子等产品,这是其仅有的海外生产基地。
从过往的实践来看,安井食品未来发展海外市场并不容易。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安井食品在中国的产品并不适合国外市场,短期快速国际化不会有太好的动销。随着中国餐饮文化的传播,中国速冻食品市场会逐年增加,但要有个沉淀的过程。
比如,东南亚部分国家对清真食品认证要求严格。对此,安井食品表示,“我们的部分预制菜肴产品正在申请清真认证。”
挑战不小,但安井食品依然选择上市进击,这背后也指向海外市场的更多可能性。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从安井食品身处的冻品行业来看,随着国内市场逐渐饱和,拓展海外市场是企业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港股上市为安井食品提供了接触国际投资者和资金的平台、带来新的融资渠道以及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机会。
随着安井食品逐步建立起全球销售网络,并利用募集资金优化供应链管理,其海外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参考资料:
1、厦门日报:速冻食品巨头登陆港交所 安井食品成为厦门第二家“A+H”上市企业
2、南方都市报:安井食品通过港交所聆讯背后:业绩增速下滑,A股市值缩水
3、北京商报:港股首秀遇冷,安井食品的挑战刚开始
4、新京报:速冻食品进入质价比时代,企业发力渠道定制产品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3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