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女频者得天下,小红书“细糠”短剧能否撼动红果?

出圈难,变现更难

得女频者得天下,小红书“细糠”短剧能否撼动红果?

编辑丨孙超

作者丨孙鑫鑫

近期小红书又面临一波公关危机。

虽然被阿里收购的消息被证实为谣言,但是留几手的几条分析确实个个戳在小红书肋叉子上。

其中有一条解释小红书团队缺乏狼性精神,说小红书的很多项目是为了做而做,却没有目标导向。

得女频者得天下,小红书“细糠”短剧能否撼动红果?

小红书做短剧,是不是也符合这个情况呢?

01

小红书做短剧,太慢了

去年6月,小红书短剧业务正式开始布局,平台发布“红短剧”扶持计划,推出亿级广告资源扶持。

半年之后的1月22日,短剧频道正式上线,并开启短剧春节档。平台一口气上线100部短剧,包括10部小红书独家出品的新剧,全部免费观看。其中湖南广电旗下的短视频平台风芒出品的分销短剧《坠入春夜》获得5000万+播放量。

时隔4个月后,小红书在520档期的独家首发短剧《痴人之爱》,上线10天站内曝光量、讨论量均破亿,两周破2亿。

得女频者得天下,小红书“细糠”短剧能否撼动红果?

小红书在2024年中旬启动,虽然比较晚但还情有可原,毕竟是图文起家,对视频形式的接受有一定门槛。但是直到启动一年后才首次出现现象级爆款,并且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相比热度断层明显,比如520档同期上线的《007通关怪谈》《她早就知道》,播放量都未破千万。

或许也正是因为小红书强化图文社区属性,错失了在视频方向的用户心智培养期,所以当小红书的“短剧”频道强行出现在“发现”栏目中时,更多的声音不是支持小红书短剧项目的落地,而是控诉为什么取消不掉。

得女频者得天下,小红书“细糠”短剧能否撼动红果?

甚至开屏页也可以被设置为直接跳转短剧,想尽千方百计地把短剧塞给用户。

但问题在于,小红书虽然努力提高短剧页面的曝光度,但却并没有作出个性化甚至分类的选项。点击进入“短剧”页面,只能从上往下刷小红书推送的剧集海报,几乎没有任何用户自主选择的余地。

02

得女频者得天下,得细糠者得女频?

小红书的最大优势,同时也是做短剧的最大优势,一是用户群体,二是社区生态。

从用户契合度来看,小红书女性用户占比超70%,18-34岁年轻用户近90%,其中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近70%,与短剧核心受众高度重合。这种用户结构使女频策略具有天然的受众基础优势,目前小红书的短剧内容,几乎清一水的现偶爱情剧,少数出圈的几款也无一例外是俊男美女的各种争奇斗艳。

这也让小红书的内容设计路径很明确:打造精品化细糠型短剧。

在上海电视节论坛上,小红书短剧负责人啡卡也表示,小红书短剧内容差异化的第一项特征就是高审美,原因在于小红书的用户非常挑剔。

得女频者得天下,小红书“细糠”短剧能否撼动红果?

其实在这个意义上的审美无非就是这几项,主演美、镜头美、服化道美。像《痴人之爱》里采用4K高清画质、电影级运镜,也都是为了营造一个高审美的风格。

在编剧上,小红书联合FIRST青年电影展推出“红镜短剧计划”,号称是提供百万创作资金+千万级流量曝光。计划下设两个赛道,一是个人投递原创剧本,二是团队提交完整企划。

针对个人剧本赛道的奖金有5万,评选三席。也正是这个要求,让FIRST官号的帖子下面大量充斥着奖金少、评奖少,怀疑是主办方白嫖的声音。也有人怀疑5万块虽说是奖金,但实则可能是版权费。

得女频者得天下,小红书“细糠”短剧能否撼动红果?

和FIRST绑定看似是质量和艺术性的保障,但投稿的大概率依然是出自短剧体系的编剧,FIRST的评判体系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可能只有正式宣布获奖名单时才能揭晓。

在社区生态方面,啡卡表示小红书的社区不仅是渠道,更是内容的一部分。用户的二创能够形成闭环生态,用户的自来水讨论可以带动内容热度的进一步上升。此外,剧集片方也往往入驻小红书,在剧集热映期间用活人感的内容带动圈层扩散。

小红书的社群逻辑是内循环,一般一点的情况是圈内形成自发封闭式讨论,好一点的情况是滚雪球式扩大外围圈层范围。

但问题在于,所有社区化运营只有在社区足够大的情况下才有讨论的必要。在小红书短剧还尚未实现突围的情况下,社区运营无疑会让这个圈层变得牢靠,但很难实现真正的破圈和指数级增长。小红书短剧不少,但爆款难出,估计也是受到社群运营的影响。

03

出圈难,变现更难

小红书目前绝大多数短剧都是免费追全剧,然而所谓的高审美风格可是真金白银投进去的。目前短剧投入成本最高的《家里家外》是300万成本,按照小红书的标准,一部作品百万以上应该是很难避免了。

目前主要的短剧平台,如红果抖音基本都是“免费+广告”的运营模式,然而这恰恰是小红书的弱势所在。小红书最致命的一步,就在于没有搭建起“广告-种草-下单”的链路,会极大降低广告投放效率。虽然小红书坐拥女性消费力优势,但缺乏交易场景使其商业潜力无法充分释放,只能白白流失给其他电商平台。

虽然小红书现在正紧锣密鼓地上友好市集搞电商,并且对导流的敏感程度远高过抖音等直播电商平台,但已经错过了用户习惯的最佳养成期,目前还是脱离不了“为他人做嫁衣”的尴尬局面。

尤其大多数短剧的主要变现依靠“小程序付费”模式,小红书禁止外链直接就切断了变现通路。也有平台试图通过品牌定制剧(如《江中猴姑》)和剧中穿搭种草带货作为替代方案。但定制剧规模有限,而穿搭带货依赖剧中商品的自然曝光,转化率难以量化。

相较之下,红果通过“保底+溢出分成”机制,2024年3-4月连续分账超5亿,单月分账破500万作品频现,真些都是真金白银的收益。

再说回小红书与出品方的分账模式。

且不说短剧频道中大量内容仍为全平台分发剧。春节档上线的100部短剧中,仅10部为独家新剧,目前挂在短剧首页的也只有四部自制剧。然而哪怕是有《痴人之爱》这类独家爆款让小红书一家独大,但仍然避免不了流失的风险。《痴人之爱》在6月6日登陆红果平台后,很可能因红果的分账机制获得更高收益。

当小红书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分账回报时,内容外流成为必然。《痴人之爱》登陆红果即是明证——即便延迟上线,若在红果获得更高收益,将严重动摇创作者对小红书“独家首发”价值的信心。

结语

短剧战争的本质是用户时长与注意力的争夺。

当红果用金币激励培养用户发布图文时,小红书需要证明的是,小红书专属的高审美精品内容能够激发深度共鸣,并讲情感转化为更持久的品牌忠诚与消费意愿。

这场“细糠”实验成败与否的检验标准在于,平台能否将审美优势转化为商业效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arket/1385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9小时前
下一篇 8小时前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