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与裂痕:始祖鸟“炸山”事件中的营销短视与ESG假面

烟花散尽后,留在雪山之上的不仅是难以清理的残留物,更是品牌公信力的深刻裂痕。对于始祖鸟而言,若想挽回信任,绝非一份致歉信或短期清理能实现,唯有彻底摒弃流量至上的营销逻辑,将ESG承诺从纸面落到实处,例如公开所有生态监测数据、设立长期修复基金、与当地社区共建神山保护项目等等,都是切实可行的举措,希望其能真正践行“无痕山林”的初心。

Facade
作者|陈壕  来源|品牌市场相对论,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与作者交流

全文约2200字,阅读约需5分钟,好文值得慢慢品读

当龙形烟花在喜马拉雅山脉5500米的山脊线炸裂,璀璨光芒映照雪峰的瞬间,始祖鸟或许曾幻想这是一场“艺术与自然共鸣”的营销盛宴。然而,这场精心策划的活动,最终却成为品牌信任的“焚烧现场”——从生态破坏的争议到文化冒犯的指责,从ESG承诺的崩塌到公关应对的失策。

营销行动是品牌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表达,而始祖鸟的此次事件,却将短期流量噱头凌驾于长期价值坚守之上,尽显营销战略的“短视”和其对自然与公众的双重傲慢。

作为以“敬畏自然”为核心叙事的户外品牌,始祖鸟本应是“无痕山林(LNT)”原则的坚定践行者——这一户外运动的黄金准则,要求参与者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的干预,不留下任何人为痕迹。

然而,在“高端艺术营销”的执念下,品牌却将“海拔最高的龙形烟花”作为传播爆点,却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特殊性视而不见:这里的草毡层土壤形成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一旦被爆破冲击波破坏便难以恢复;烟花残留的化学物质在低温低氧环境下更会长期滞留,给脆弱的生态链埋下隐患。

更讽刺的是,活动选址距卡若拉冰川仅5公里——这座被藏民视为“神山”的圣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信仰,而品牌却以“艺术探索”之名漠视在地文化,与宣称的“致敬高山在地文化”形成尖锐对立。

这种将自身营销需求凌驾于生态保护与公众情感之上的选择,本质上体现了品牌价值观中对长期主义的忽视和背弃。

当品牌沉迷于社交媒体时代的“爆款逻辑”,将自然视为可随意消费的背景板,其所谓的“专业户外”形象便沦为一场荒诞的表演。正如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的质问:“一个声称‘保护自然’的品牌,为何会选择用污染环境的方式庆祝自然?”

答案或许藏在品牌的财报里——当市场竞争加剧,流量成本攀升,始祖鸟选择了最危险的捷径:用争议换关注,用傲慢博眼球。如果说营销决策暴露了品牌的短视,那么此次行为与品牌ESG承诺的严重割裂,则彻底揭穿了其“表演式ESG”的真面目。

翻阅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曾发布的ESG报告,曾高调承诺“全球统一环保标准”,同时,2024年,始祖鸟曾宣布新目标:到2030年减少90%范围一、二排放及42%范围三排放,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次事件让企业制定的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承诺显得格外尴尬。

然而,这些纸面承诺在喜马拉雅的烟花面前不堪一击:活动不仅未针对高原特殊环境开展专项环评,连“材料”在当地的实际降解效果都未验证,所谓的“生态友好”沦为空谈。当环保组织追问活动的碳排放量、生态影响评估数据时,品牌始终避而不答,这种“只晒规划不晒结果”的操作,让其此前的环保营销案例都沦为粉饰门面的工具。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表演式ESG”已成为不少企业所奉行的潜规则,特别是一些国际品牌在开展ESG行动时是“表面化”、“工具化”、“表演式”的,仅仅把ESG作为一种用于包装品牌形象和开展价值观营销的工具,所做的事情停留于表面形式和报告页面,而不是渗透到企业经营中的日常准则和基本共识。

具体到始祖鸟“炸山”事件中,品牌甚至试图用“艺术探索”的叙事模糊ESG边界,将生态破坏包装为“文化创新”,以为能逃脱公众对其亵渎ESG责任的谴责,这种对公众智商的侮辱,最终加速了品牌信任的崩塌。

危机爆发后的始祖鸟品牌的公关应对,进一步放大了品牌的价值观缺陷,将信任危机推向更深的境地。

事件发酵初期,品牌先是迅速删除宣传内容,而非主动回应质疑,错失了舆情管控的黄金窗口期。

9月21日发布的致歉声明更呈现出刺眼的“内外分裂”:国内版本将问题归咎于“执行层面偏差”,试图用“艺术探索”模糊核心矛盾;海外社交媒体却坦诚承认活动“与品牌承诺背道而驰”。这种双重标准的背后,是品牌对不同市场的功利性算计——在海外需维护高端环保人设,在国内却想靠文化叙事蒙混过关。

更致命的是,面对“为何省略环评”“残留物如何处理”等关键问题,品牌始终回避透明化回应。

社交媒体时代,公众对品牌的要求早已从“不犯错”升级为“敢认错、能改错”。始祖鸟的“鸵鸟策略”不仅未能平息争议,反而激发了更强烈的反弹:安踏集团的社交账号因负面评论被迫限制互动,二手平台出现“炸山鸟”抛售潮,甚至有消费者发起“抵制始祖鸟”的联名倡议。

市场用最直接的方式回应了这种缺乏诚意的公关策略——当品牌选择用谎言掩盖错误时,公众便会用脚投票。

这场“炸山”烟花秀或许会成为始祖鸟品牌发展的分水岭,更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气候危机加剧和环保意识觉醒的当下,户外品牌的生存逻辑已彻底改变——那些仍沉迷于“征服自然”叙事或“表演式环保”的品牌终将被市场淘汰,而消费者对户外品牌的评判标准早已超越产品性能,转向对价值观与行动力的全面审视。

结语:

裂痕之后,品牌何去何从?

烟花散尽后,留在雪山之上的不仅是难以清理的残留物,更是品牌公信力的深刻裂痕。对于始祖鸟而言,若想挽回信任,绝非一份致歉信或短期清理能实现,唯有彻底摒弃流量至上的营销逻辑,将ESG承诺从纸面落到实处,例如公开所有生态监测数据、设立长期修复基金、与当地社区共建神山保护项目等等,都是切实可行的举措,希望其能真正践行“无痕山林”的初心。

而在公众日益觉醒的环保意识的监督下,品牌“表演式ESG”的泡沫终将破灭,被市场与公众彻底抛弃。毕竟,消费者可以原谅一次错误,但不会原谅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尤其是当欺骗披着“环保”的外衣时。

THE END.

作者:陈壕 市场营销专家,曾于国内Top营销机构任职咨询顾问,后于国内知名企业担任市场总监,对toC/toB领域皆有成功经验,于《国际公关》杂志、市场部网、广告门、数英网、首席营销官等行业媒体开有专栏。

如有咨询、培训等合作需求请关注公众号联系或直接添加个人微信:815818388。

c3268026ab7d4092991fe66331ffb8d0~tplv-obj
扫码关注,更多干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1440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7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