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方诗意
编辑丨六子
外卖大战消停没几天,京东又又又上新业务了!
最近它一口气推出了独立的京东外卖App,还上线了京东点评、京东真榜,又推出了七鲜咖啡……
再加上之前的外卖、秒送、京东酒旅、七鲜小厨,这些新业务今年以来密集上线,让京东在本地生活市场上的野心,算是彻底藏不住了!
从内容点评,到下单交易;从送餐饮,到送万物;从高频刚需的外卖,到低频高毛利的酒店旅游,京东在一年之内高效搭建起了完整的本地生活的业务框架。
但是,这个商业逻辑是不是看着很眼熟?
没错!
京东这波操作简直就是复制了一整个美团!
高频次的外卖、秒送当流量入口,带火即时零售,还给低频但赚钱的酒旅导流,这不就是美团“用高频带低频”的路子嘛!
当然,京东也有自己的微创新,比如给全职骑手上五险一金,点评引入AI,早期商家免佣,七鲜小厨和七鲜咖啡用供应链优势开了实体店,等等。
但总的来说,京东“内容引流-即时履约-高毛利变现”的核心逻辑,跟美团没两样。
预测一下,下一个上线的,会不会是京东团购呢?
咱也不敢猜,咱也不敢想,不过呢,有一个问题就是,后来者,用对手的方式真地能实现追赶乃至超越吗?
还有个核心的问题,本地生活是烧钱筑壁垒的战场,而京东四处出击,弹药够不够呢?从财报来看,京东三季度新业务收入156亿,同比暴涨213.7%,但亏损却高达157亿!
更值得琢磨的是,京东营销声量大,实际投入却在“激进”和“退缩”间来回晃悠。今年上半年它先挑外卖大战,靠高额补贴把日订单冲到2500万单,眼看要撕开市场口子,可七八月份淘宝带着500亿补贴杀进来,京东就选了“理性收缩”,放慢了投入节奏。
这种摇摆直接反应在了数据上: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京东公布的外卖日单量仍停留在半年前“超2500万单”的水平。摩根士丹利最近研报显示,京东外卖的份额不升反降。
更要命的是运力,单量不够会让骑手收入减少,导致不少人离职,而运力不足又会带来配送变慢,用户投诉飙升,“半小时达”常变成“等一小时才拿到餐”。
外卖考验的是整个生态系统,单量、运力和商家,一个都不能短,否则,走出来的必然不是向上,而是向下的死亡曲线。
京东疯狂扩张的背后,绕不开主营电商业务的重重焦虑。2024Q3国补落地后,京东成了国补红利的最大赢家。但国补退潮后,其业绩滑落得自然也会更快——摩根士丹利指出,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的核心业务板块,该销售收入同比增速从第二季度的23%大幅放缓至第三季度的5%。
可急于找新增长点的京东,好像又陷入了多线作战的坑。从点评到外卖、从咖啡到酒旅,抄了对手的架子,却没学到人家深耕的耐心。
157亿巨亏摆在这里,京东得赶紧想明白:是收缩战线聚焦优势,还是继续在模仿路上硬扛?毕竟市场不会给“疯狂烧钱还没章法”的企业太多时间。
– END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48134.html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