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青博
编辑丨六子
声学巨头歌尔股份正试图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勾勒出转型蓝图。
刚刚过去的9月,子公司歌尔光学收购上海奥来,进一步强化AR光学能力;8月,出资支持对英国Plessey的收购,目的是通过Micro-LED技术,完善AR/VR产业链的布局。天眼查最新显示,11月3日,歌尔股份新设青岛歌尔星启智能科技公司,聚焦虚拟现实制造。
最受市场瞩目的,是其于三个月前提出的百亿收购案,但该计划在10月18日突告终止。歌尔在公告中将原因归结为“交易双方未能解决关键条款上的分歧”。
*图源天眼查
那么,失去这一布局,对歌尔意味着什么?后续的战略布局如何展开呢?
01
「为何按下终止键」
这场备受市场瞩目的收购案,交易总额高达约10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5亿元),创下歌尔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交易纪录。
收购标的分别为联丰商业集团全资子公司米亚精密与昌宏实业,均为苹果供应链中关键的精密结构件供应商,产品覆盖Apple Watch金属中框、表带及iPhone结构件等领域。
从业务布局来看,歌尔明确表示,旨在加强与“某行业领先客户”的合作,市场普遍解读该客户为苹果公司。
2010年歌尔与苹果建立合作,双方已在麦克风、扬声器等零部件及AirPods整机组装业务上形成深度绑定。通过此次收购,歌尔有望进一步切入苹果可穿戴设备供应链体系,巩固其作为“果链核心玩家”的地位。
对歌尔来说,2022年的“砍单之痛”仍历历在目。彼时由于AirPods Pro 2的良品率问题,公司订单被大幅削减,净利润从42.75亿元骤降至17.49亿元,跌幅接近60%。
此外,拓展精密零组件业务也将显著增强歌尔的盈利能力。公司目前主业涵盖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与智能硬件三大板块。2025年上半年,精密零组件业务毛利率达23.49%,远高于智能声学整机(9.93%)和智能硬件(11.51%)。
歌尔向精密零组件业务的发力势头明显。2025年上半年 ,该业务收入占比从2024年同期15.62%提升至20.25%。
按公司所言,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增强精密结构件竞争力,打通“精密结构件—光学元件—智能整机”全链条,提升垂直整合能力,实现从“单一零件供应商”向“子系统集成商”的战略跃迁。
在2025年3月的新技术分享会上,歌尔向外界展示了专为折叠屏手机开发的DPS-F、大音-F等扬声器,并陆续推出DPS 2.0、大音Ultra等升级产品,持续推进元器件向“更精、更专”演进。
可见,此次收购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歌尔作为“果链”巨头推动深层转型的一次战略部署,深化作为第三大业务的“精密零组件”,是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这场收购最终“因关键条款未能达成一致”终止。据每日经济新闻引述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终止原因或与尽调过程中发现的标的资产相关问题有关,且双方未能就此达成共识。
他谈到,从市场角度看,制造业领域的并购常面临资产质量、估值水平、未来业绩保障等多方面的争议。交易双方在关键事项上无法达成一致,往往是企业审慎决策并终止并购的主要原因。
收购扩张的暂停,加速了市场对歌尔转型路径的追问:“当一条路受阻,它的下一个战略航向究竟在哪里?”
02
「转向下一个战场」
这个答案并不模糊,歌尔正在加大对XR光学、AI眼镜等高壁垒业务的战略投入。
2025年下半年,歌尔在AI智能硬件领域持续强化核心技术布局。8月,公司向英国Haylo公司提供不超过1亿美元的借款,支持其收购Micro-LED技术企业Plessey,以增强在AR/VR显示技术方面的优势。
随后9月,子公司歌尔光学以19.03亿元收购上海奥来100%股权,进一步提升在光波导等晶圆级微纳光学器件方面的能力,为AI眼镜与AR业务提供底层技术支持。这两项技术被业内视为下一代AI眼镜与AR设备的光学系统核心。
事实上,歌尔早在2012年就开始前瞻性布局VR/AR领域。经过十余年深耕,如今,公司不仅是全球中高端VR头显出货量第一的代工厂,也是Meta Quest系列等主流产品的核心供应商。
据澎湃新闻报道,歌尔已成为Meta、苹果等头部厂商的重要合作伙伴,并作为Quest系列的核心代工商,该产品线占据全球消费级VR市场约80%的份额。
然而市场环境的逆转超出预期,VR市场的增长连续第三年下滑不达预期。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VR头戴设备出货量同比下降12%。
反观AR设备逐渐崭露头角,AI智能眼镜已成为消费电子领域最亮眼的增长引擎。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IDC报告显示,同期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达66.4万台,同比增长145.5%。中证消费电子指数年内涨幅超50%,成为市场中表现最亮眼的板块之一。
这一趋势在歌尔年报中也有清晰体现。2023年,公司仍侧重于VR产品的表述,而2024年,歌尔已明确将战略重心从VR转向AI与AR,指出AR增强现实及其衍生的AI智能眼镜已成为市场关注热点,尤其强调AI智能眼镜产品的快速崛起。
歌尔的收入结构正随着AI的推动全面换挡。2025年上半年,其智能硬件业务(含VR/AR、智能穿戴设备)营收贡献已达203亿元,占比高达54.17%,成为公司毋庸置疑的核心支柱。该业务的客户群覆盖Meta、小米等全球科技巨头;据《第一财经》报道,歌尔已成功获得Meta新一代AI眼镜的代工订单。
*图源歌尔创新大会
百亿收购虽已终止,歌尔迅速将重心转向AI眼镜与AR光学。这一战略转向虽具前瞻视野,却也面临现实挑战。AI眼镜被寄望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短期内却难复制手机普及路径。其发展也有其制约,主要体现在续航与轻量化的矛盾、统一操作系统的缺失,以及用户从“低头”到“抬头”的交互习惯重塑。未来成功既看技术落地,也待市场爆发时机。
03
「转型迫在眉睫」
从更深层次剖析,歌尔之所以布局精密零组件与AI智能硬件,也是为了突破已面临的增长瓶颈与发展天花板。
在2022年营收突破千亿大关之后,2023年及2024年,歌尔股份营收增速分别为-6.03%和2.41%;最新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歌尔前三季度营收为681.07亿元,同比下降2.21%,业绩已显露疲态。
相比同为“果链三巨头”的立讯精密、蓝思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立讯精密营收同比增长24.69%,净利润增长26.92%;蓝思科技营收增长16.08%,净利润增长19.91%。
立讯精密通过与苹果建立联合研发机制,已将合作模式从“代工”升级为“共同研发”,构建了更深的技术壁垒与不可替代性,成为苹果核心的整机代工伙伴。
相比之下,歌尔在营收增长停滞之际,其财务隐忧也逐渐浮现。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44.56%,仅为14.75亿元。尽管现金流承压,研发投入却未减速,据长江商报统计,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累计高达247.75亿元。
存货积压是导致现金流紧张的重要原因。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歌尔存货余额达162.74亿元,较年初激增55.3%,创下历史新高。据悉,这主要为应对大客户Meta的VR设备与苹果AirPods新品而进行的备货。
为缓解资金压力,歌尔旗下全资子公司歌尔微电子,于2025年7月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试图通过独立融资减轻对集团资金的依赖。然而,自2020年筹划A股IPO,到2024年撤回申请转战港股,其分拆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对歌尔来说,在低毛利、重资产和现金流等业绩压力下,转型的每一步,都需要警惕相应的财务风险。
*图源苹果公司官网
但可以确定的是,转型对于歌尔已是刻不容缓,而不确定的是,这条从“果链”延伸至AI硬件的道路能否通向光明。公司正行走在精密零组件与AI/AR业务构成的双轨上,二者能否协同驱动,将决定这艘千亿巨轮是搁浅还是远航。最终能否如愿抵达彼岸,唯有静待时间给出答案。
– END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46979.html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