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青沐
编辑丨六子
10月16日,零跑D19豪华旗舰SUV完成全球亮相。作为一款号称承载零跑“十年全域自研能力”和“一流供应链加持”的超级旗舰车型,D19肩负着零跑冲刺高端的希望。

*图源零跑发布会
在发布之前,外界对其销量就充满了期待。之所以能收获如此关注,不仅因为它是零跑产品矩阵中的新旗舰,更因为零跑在过去一年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与盈利潜力。
从9月新能源车企披露的交付量来看,零跑汽车领先行业,首次突破6万辆大关,同比增长超97%;今年前9月,零跑共交付近40万辆,同比增长超128%,已连续7个月稳坐新势力销冠的位置。对此,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表示:“这不仅是零跑的全新里程碑,更刷新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月销量纪录。”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零跑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3亿元,成为继理想之后又一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尽管利润规模不大,但在普遍亏损的造车阵营中,这一信号极具象征意义。
随着D19的登场,零跑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但需要警惕的是,在销量与盈利双增长的背后,零跑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品控问题是否会成为其发展短板?自身模式又能否支撑其长期领跑?
01
「零跑的护城河不止低价」
在很多人眼中,零跑是靠“低价”杀出重围的。但若仅以价格定义零跑,显然忽略了其背后构建的系统竞争力。
这两年,零跑已从新能源车圈“others”成为最大的黑马。尤其是在中大型SUV市场,C16成为现象级产品,上市仅三个月单月销量突破8000辆,带动零跑产品均价提升。目前,零跑在售车型中,除T03、B01、B10外,C系列销量长期霸榜。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大部分造车新势力仍处亏损的状态,零跑成为除理想外少数实现盈利的厂商之一。
根据零跑2025年上半年财报,其实现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净利润0.3亿元,对比2024年同期22.1亿元的净亏损实现扭亏。此外,零跑的毛利率水平不断提升,已由1.1%跃升至14.1%。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零跑已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图源零跑汽车的2025半年报
当然,从外界视角看,“性价比”似乎仍是零跑很重要的一个标签,毕竟其在业内被号称“半价理想”。
连零跑CEO朱江明都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零跑是汽车圈的优衣库”。这句话不仅道出了零跑的品牌定位,也揭示了其成功的关键——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极致的成本控制,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
拿C16来说,价格半价理想,但却能接近理想L7/L8的形态,在空间、配置和性能上则毫不逊色。不过,与单纯价格因素相比,更重要的还是零跑打造了一种适合自身的模式。
据了解,零跑是新势力中少有的坚持“全域自研”的车企,其自研范围覆盖三电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整车控制器等核心领域,自研零部件占比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深度自研不仅避免了被外部供应商“卡脖子”,更将产业链利润留在了企业内部。
同时,零跑进行了严格的成本控制和软硬件协同化,除销售、行政等开支外,研发投入也相对克制。2025年上半年,上述三项开支叠加才刚刚到41亿元,仅占营收的22%。
更值得一提的是,零跑的产品设计十分务实,像辅助驾驶等“烧钱”技术,果断采取跟随战术;另外,零跑不同车型间零部件共享率较高,几乎没有明显短板,“高配低价”的优势也得以体现。
靠着这些积累,零跑从“半价理想”,成了新势力中的佼佼者。
02
「销量高光外,品控遭遇“冰火两重天”」
尽管零跑在销量和盈利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品控方面却一直面临不小的“挑战”。
一些车主此前曾反映,零跑在OTA升级过程中存在“双标”现象,即不同批次或不同配置的车型在升级内容和频率上存在差异;此外,零跑还多次被曝出“降价潮”,引发了老车主的不满和投诉。
更严重的是,零跑频频爆出的“刹车失灵”问题,暴露出高速增长背后的“品控隐忧”。
今年以来,有车主向媒体投诉,其购入的零跑C10车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据该车主描述,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踩刹车频繁出现“前窜”,致使车内乘客因惯性前倾,车辆也险些和前车发生碰撞。
但事发后,零跑品牌方却以“道路、气候”等为由,拒绝承认车辆存在缺陷,只愿提供“升级系统”的解决方案。随后,该车辆虽经两次OTA升级,但前窜的情况仍未得到改善。这也间接暴露出零跑刹车系统可靠性存疑这样的问题。
此外,零跑还多次被曝光出“W字母尖刺门”等事件。
有车主发视频称,其在启动车辆时被方向盘按钮上的尖锐塑料划伤手指。这一源自注塑模具的“水口”残留,却暴露出零跑产品工艺设计存在缺陷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主的使用体验。

*图源互联网
「青澄财经」注意到,在车质网、黑猫投诉等平台上,涉及零跑的投诉五花八门,比如C16“动力电池损坏、厂家拒赔”,C11“动力电池故障、行驶中失去动力”等,多款车型都未能幸免。

*图源车质网
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品质才是发展的基石,只有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才能将销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这么看来,零跑的高“性价比”,或许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用户运营层面,零跑仍需在“销量冲刺”与“用户忠诚度”之间找到平衡。
03
「零跑模式还能领跑多久?」
零跑的崛起,似乎已经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去泡沫化”的缩影。它用成本控制和产品设计证明着——“不靠烧钱也能卖车”。
但“性价比”不应是终点,而是起点。从目前市场来看,国内车圈“互卷”格局仍相对突出,面对品牌升级、技术迭代、用户体验等多重挑战,零跑能否从“销量冠军”成长为“价值标杆”,仍需时间检验。
一方面,零跑凭借“全域自研+极致成本控制”的模式,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中脱颖而出,成为新势力中的“盈利标杆”。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用户需求升级,零跑模式的优势也逐渐显现边界。
根据汽车市场服务机构「杰兰路」此前披露的数据,从2024年情况来看,零跑在一线城市的销量占比不足,远低于蔚小理等,其新增门店覆盖的100多座城市中大部分为四五线城市。另外,如果根据简单的收入/交付来看,零跑的均价也就10万出头。品牌溢价不足、低线市场依赖,这些问题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零跑的未来。
从资本市场估值来看,零跑的估值明显是造车新势力中比较低的。据天眼查平台信息显示,零跑汽车2022年9月29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目前估值超800亿元,与理想近1800亿元、小鹏近1600亿元、蔚来超1200亿元形成鲜明对比。

*图源天眼查
通常来说,汽车厂商的市场估值体现的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叠加,既包括商业模式、盈利能力,也体现想象空间、品牌和技术壁垒等。是投资者对零跑的盈利可持续性存疑,还是零跑的增长预期、品牌溢价水平不足,这恐怕就见仁见智了。
另一方面,在强大团队支撑和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外,零跑还需把技术储备拉满,以防被成本控制更强的对手打掉。
尽管零跑在电驱、座舱等领域具备自研能力,但在高压平台、超充网络、城市NOA等前沿领域仍落后于第一梯队。更严峻的是,竞争对手的成本控制能力也在提升。长期来看,若技术储备不足,零跑存在着被竞争对手超越的可能。
因此有人说:D19的发布,或许正是零跑能否打破“低价”标签、迈向高端市场的关键一战,将成为检验其模式可持续性的“试金石”。
当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进入“下半场”,零跑能否继续领跑?让我们拭目以待。
– END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45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