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程的短期繁荣,是以压垮商家、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的,当酒店因为平台挤压而无力投资于服务与体验时,受损的不仅是酒店品牌,更是携程自身的口碑,以及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无字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十一将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旅游黄金周,然而,对携程来说,却迎来了晴天霹雳:9月17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对携程旅行网运营主体进行行政约谈。
经调查核实,携程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存在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及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的问题。
也就是说,携程凭借其市场优势地位,对合作酒店的经营自主权进行了越界干涉。基于此,会议要求,携程旅行网要高度重视此次行政约谈,严格按照时限完成整改。企业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合同条款修订、调价工具优化等整改任务,并建立健全长效合规机制,加强内部监管和问责,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确保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携程在45天内第二次因类似问题被官方点名。此前8月5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就“二选一”、利用技术手段干预商家定价等问题对携程等五家平台进行了集中约谈,让一众商家直呼“过瘾”“扬眉吐气”。
在行业看来,短时间内连续被监管部门约谈,释放出的信号极其强烈: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监管已经被进一步提上日程,矛头直指那些利用数据、算法、技术手段实施隐性“二选一”和价格操纵的行为。携程“携流量以令商家”的模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严峻审视。
一、高佣金、二选一:
压在携程商家头上的两座大山
携程此次被推至风口浪尖,绝非偶然,而是其长期以来积弊的集中爆发。综合来看,其引发行业强烈不满的做法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携程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二选一”政策。
据商家反应,携程通过“金牌”、“特牌”合作机制,构建了一套隐形的排他性体系,逼迫商家做出选择。很多商户在小红书、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吐槽反映,要想成为金牌商家,就必须承诺,在携程平台上的价格低于美团等其他平台至少5%。
而更为苛刻的“特牌”,则要求酒店在线上渠道进行“全网独家”合作,一旦签约,便不能在美团、飞猪等任何其他平台露出报价,即便是代理报价也被严格禁止,被商家吐槽“看不惯携程,又干不掉,只能忍气吞声,携程不管我们死活,只管商业大战”“美团飞猪能不能支棱一点,和携程抗衡一下?”

这意味着,酒店的多平台经营策略和自主定价权被从根本上剥夺,被迫在携程的“流量领土”里画地为牢。这种模式与早年阿里在电商领域被重罚的“二选一”行为在本质上如出一辙。
其次,是层层加码的高佣金与隐性成本压榨。携程的基础佣金率已高达12%-20%,特牌商家为15%-20%,部分稀缺资源甚至达到30%,但这仅仅是“入门费”。想要真正获得流量、在携程上排名靠前,商家还必须投入重金购买点击付费的“金字塔”、提佣换排名的“云梯”,通常需额外增加5%-10%佣金。

更搞笑的是,携程还在商家间养蛊,推出“竞争圈”等推流产品,让商家付费从竞争对手那里“偷”流量,只要买了,用户搜对方时往下滑,跳出来的就是自己。
许多商家坦言,一旦停止充值购买流量,订单量便会断崖式下跌。这背后深层原因是携程已将流量转化为一种可精确计价和售卖的“商品”,使得酒店的实际运营成本远高于表面佣金率,陷入“卖得越多,流量成本越高”的恶性循环。为了从微薄利润中挤出空间,不少酒店被迫在服务质量上“降本增效”,偷工减料,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体验。
二、“调价助手”变本加厉:
携程成为酒店公敌
值得一提的是,最终“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调价助手”的滥用,也是本次约谈的导火索,这个听起来像是辅助工具的产品,实则是剥夺酒店定价自主权的霸王条款。
简单来说,这个系统会自动扫描全网价格,一旦发现酒店在其他平台价格更低,便会不经商家任何同意,自动在携程端调低价格,或强制参与促销活动。
此前据《财经天下》报道,今年四月份以来,携程在未经其允许的情况下,先后9次强制开通调价助手,关了没用,还会接着强制开”。强制调价的结果是,其店内480元/晚的节假日房价,被改成130元/晚。该商家多次联系携程无果。
在行业看来,这已远远超出了“保持价格竞争力”的范畴,演变为平台对商户资产的直接处置。酒店基于租金、能耗、人工等综合成本核算出的定价模型,在携程的算法面前毫无尊严可言,甚至出现了“卖一间房就亏一间”的荒诞局面。而最让商户无力的是,这个功能的关闭按钮形同虚设,投诉“未经同意开通、关了又自动开”的案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比比皆是。

携程之所以能如此强势,其根基在于无可撼动的市场地位和流量优势。根据交银国际的测算,2024年携程在酒旅市场的GMV市占率高达56%,这一数据远超其他竞争对手。这意味着,对于无数酒店而言,携程已不再是可选的渠道之一,而是关乎生存的“必选项”。这种被央视网评价为“携流量以令商家”的格局,使得酒店缺乏议价能力,只能忍气吞声。
而携程则赚得盆满钵满,惊人的收入表现与上游酒店的普遍微利形成了刺眼对比。2025年上半年,携程总营收287.14亿元,归母净利润高达91.23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5000多万元,在互联网行业中堪称暴利。
在我们看来,这种依靠垄断地位获取的超额利润,从长远看是不可持续的。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应该呈现出稳固的三角形模态,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需要达成平衡与共赢,任何一方的长期受损,最终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塌。
携程的短期繁荣,是以压垮商家、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的,当酒店因为平台挤压而无力投资于服务与体验时,受损的不仅是酒店品牌,更是携程自身的口碑,以及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期待携程此次被约谈后,能够迷途知返,亲手拆掉自己用技术与流量筑起的高墙,还行业一个健康的生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4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