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青风
编辑丨六子
近期,宏创控股(002379.SZ)的消息面上密集迎来一连串利好。先是宏创控股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迎来新进展。日前,宏创控股就其发行股份购买山东宏拓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宏拓实业”)100%股权的核心问题,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市场各方给出了全面解答。同时,宏创控股还披露了该交易报告书的修订稿。后续重组完成后,宏创控股将成为一家总资产与收入规模均突破千亿元、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铝业新航母。
紧接着,宏创控股在2025年度Wind ESG评级中实现重大突破,评级由BB级跃升至AA级,在“其他金属与采矿”行业191家上市公司中位列第21位,细分行业里的排位更是强势升至第二名。据悉,WIND ESG评级系统构建出了兼顾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的指标体系,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宏创控股获此殊荣印证公司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等领域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另结合宏创控股于上月底召开的可持续发展(ESG)培训及2024年工作专题会议的会后文件看,2024年里宏创控股在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上也的确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图源互联网
凭高光ESG表现赢得权威机构认可的同时,宏创控股的资本运作也在稳步推进中。闻歌知意,不久后便将进化为集电解铝、氧化铝及铝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巨头的宏创控股,下一阶段也将进一步加速自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进程,以行业领军者的身份为全球铝行业应对碳关税挑战输出宏创经验与智慧。
01
「打造全球千亿铝业新龙头」
近年来,管理部门陆续颁布了《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 年)》等重要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并大力鼓励产能兼并重组,通过并购重组这一有效手段,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动铝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在交易前,宏创控股主要从事铝深加工业务,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业务构成及盈利增长点较为单一,且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业绩增长面临客观瓶颈,亟需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

*图源宏创控股官网
而标的公司——宏拓实业,则是个不折不扣的产业“巨无霸”。作为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宏桥(01378.HK)旗下的核心资产,宏拓实业是国内少数几个集电解铝、氧化铝及铝深加工产品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链主型龙头企业”。
有几个数字可以体现该公司的实力。宏拓实业的电解铝年产能645.9万吨,氧化铝年产能1900万吨,是全球电解铝龙头生产企业之一。其电解铝产能在国内仅次于中国铝业,位列全国民营企业第一,在全国总产能的占比接近15%。
交易落地后,因为注入了宏拓实业的优质资产,宏创控股的财务数据将直接“腾空而起”:从2024年数据看,总资产从31.27亿元猛增至1080.26亿元,营业收入将从34.86亿元增至1503.3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将从亏损0.69亿元转为盈利180.8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也将从-0.06元提升至1.39元。
可以看出,收购宏拓实业完成后,宏创控股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等关键财务指标将实现显著增长,营收突破千亿元,将跻身全球特大型铝业生产企业之列,成为A股市场稀缺龙头标的。此外,宏创控股还将显著提升抗风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带来产业链协同效应和市场集聚效应等良性循环。
02
「采用清洁能源,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铝业毫无疑问是高电力耗能产业。统计显示,生产一吨铝,需耗费13000度电,1度火电耗煤32克。作为耗能大户,节能减排是铝业绕不开的课题。
在“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下,相关管理部门近来已出台了《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要求电解铝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可再生能源使用进一步提升。
宏创控股在回复函中表示,为响应国家引导高耗能产业向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转移的号召,将产能迁至水电资源充沛的云南,以提升绿电使用比例,加快实现绿色转型战略。
根据回复函,宏拓实业计划将位于山东的合计396万吨电解铝产能分阶段向云南转移。截至2024年末,已完成148.8万吨的转移,并制定了2025年至2027年后续的详细转移计划。

*图源互联网,云南砚山产业园区
电力成本是电解铝生产的命脉,约占总成本的45%。云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电价较山东的火电具有显著优势。2024年,宏拓实业在云南地区的电力采购价格为0.40元/度,较山东地区的0.51元/度低了超过21%。
宏拓实业还在产业园区积极开展“风、光、水、储、林”协同布局及减碳负碳项目,在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规划开发总装机功率超4GW的“风光储”一体化新能源项目。第一批次19个光伏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第二批次18个项目已启动前期手续办理和EPC施工招标。
至去年底,项目内部分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其中,大多光伏项目作为首个并网发电的电站,占地4247亩,装机容量19.2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2.9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3.4万吨。
此外,宏拓实业还与合作方有效利用厂区屋顶闲置空间,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直供电解铝冶炼,逐步提升在生产过程中的绿色电力使用量占比,加速清洁能源替代进程。
宏拓实业不仅自身积极采用清洁能源,还充分发挥产业一体化优势,带动整个铝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在云南砚山县领建的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宏拓实业建设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绿色铝项目,并吸引了一大批下游铝加工企业集聚。据介绍,该园区已实现90%以上的铝水就地转化。
“刚出炉的电解铝原液温度达900余摄氏度,运到我们的生产车间,温度还能保持在700度以上。”某产业链下游生产企业表示。该项目设计产能全部释放后,每年能为园区上下游企业节省熔铸、运输、重熔成本约6亿元,节省用电约7600万千瓦时。
03
「以先进技术,抢占全球碳关税先机」
不止国内,出口市场同样面临日趋严格的减排要求。尤其是作为全球首个碳关税政策,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自2023年进入过渡期,2026年1月起将全面实施,覆盖钢铁、铝、电池等六大类产品。

*图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CBAM要求企业对进入欧盟的产品进行碳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并在必要时购买CBAM证书,即支付碳关税。经有关专家测算,未来至少两万亿元中国出口产品或将直接面对碳关税壁垒及隐性碳成本的挑战。
铝产业首当其冲。而宏拓实业已提前布局,除了产能转移,还在新的产业项目中采用全球领先的技术和生产工艺,积极采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数字化改革和智能化工厂建设,进一步提升生产和节能减排效率,抢占全球碳关税先机。
其绿色铝的“含金量”将持续上升。根据浙商证券的研报,以99欧元/吨的碳排放许可证价格进行单吨铝碳税计价成本测算,预计绿色铝成本端可节省约650元/吨。
2014年,宏拓实业就拥有了全球首条600kA特大型阳极预焙电解槽,开创了铝工业清洁生产新纪元,推动单吨铝综合能耗较行业均值降低15%,颗粒物排放浓度稳定控制在10mg/m3以内,只有国际最严环保标准限值的1/3水准。

*图源互联网,全球首条产业化运行的600kA特大型电解铝生产线
*图源互联网,全球首条产业化运行的
600kA特大型电解铝生产线
该创新成果于2016年斩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成为全球铝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里程碑式技术方案。在云南文山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宏拓实业对该技术进行迭代更新,通过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每减少一度电的使用、一顿碳的排放,都需要对技术精益求精。
为了让电解铝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宏拓实业、东北大学等机构历时7年研发全球首创的铝电解一体化铜炭复合阴极(RuC)技术,通过全铜导电棒冷态精密装配工艺,攻克传统阴极易渗碳、耐腐蚀难题,能使600kA电解槽在更低电压下稳定运行。
该技术集成智能均流设计及热平衡优化,吨铝直流电耗降低600kWh,年节电超1亿千瓦时,同时减少固废1300吨、碳减排10万吨,年创经济效益超1亿元,并显著延长电解槽寿命。2023年,该项目已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审,具备显著的减污降碳优势。
另外,宏拓实业还持续进行生产工艺升级改造,并打造智慧铝电解未来工厂,将先进管理模式、成熟生产工艺与新一代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智慧大脑”,依托智慧工艺系统和数字孪生技术,优化低效高耗电解槽的运行管理,实现工艺改进、指标统一和能效提升。
04
「写在最后」
欧盟CBAM规则改革,表面上是技术性调整,实则是全球气候治理权力的再分配。通过将碳成本纳入国际贸易定价体系,欧盟试图将气候议题从“道德呼吁”转化为“经济杠杆”,重塑全球产业链的竞争规则。
宏创控股通过此次重磅重组,可同步实现产业链一体化整合与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这不仅使其规模跃居千亿级,更在核心竞争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依托稳定的上游资源、领先的节能降碳技术、规模化绿电应用和循环经济体系,宏创控股有望在全球“低碳战争”中抢占先机,将碳成本压力转化为技术升级动力,从“世界工厂”参与者跃升为“绿色标杆”引领者,带动中国铝产业链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发展。
– END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43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