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清楚”,害惨了百果园

前两天我刚更新了一篇文章《创业者不要再做个人IP了》创业者不要再做个人IP了,(点击标题再来复习转发一遍),紧跟着,就又有品牌闯了祸,百果园最近因为“教育消费者”冲上了热搜。看来百果园余老板从没看到过这篇文章,或者压根没当回事。以后拜托大家帮忙多多转发,希望对更多创业者有帮助,隔空给你鞠躬了!

今天,我想从百果园问题出在哪里了,到底该怎么办的角度,说一说百果园此次品牌危机。

提示:今天我说的角度有点刁钻,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01

事件来龙去脉

最近百果园品牌闯了个祸。我先说一下大概的背景:

8 月 8 号,有一段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采访视频火了。火的点在于:他在采访中回应顾客对百果园水果卖得贵的质疑,还提出了一套自己的观点。他说商业模式“利用消费者的无知”与“教育消费者走向成熟”两种,百果园多年来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不会迎合消费者。他还表示说会在成本上优化以降低价格,但绝不牺牲品质降低售价。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了。

这个片段在抖音、微博被大量转发和二创。网友把它的言论解读为:“居高临下”和“傲慢”,48 小时内“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冲上了热搜首位。网友纷纷吐槽:“买个水果还要被上课”“月薪两万吃不起水果”,有些网友还将其与已破产的钟薛高类比。

随着舆情发酵,破窗效应开始了。百果园经营状况不佳的事以及过往的品质乱象的一堆事,也因这次舆情被重新提及。经营数据不好、变质水果切块售卖、员工无健康证操作、篡改车厘子等级、隔夜果换标签等情况都被网友一一扒出来了。

8 月 10 日,这段视频在社交平台下架。百果园客服表示视频存在误解,公司内部正沟通处理,可关注官方公众号等获取更多后续信息,除此之外,品牌方再也没有其他回应。

8 月 11 日,受这个舆情的冲击,百果园股价盘中一度跌近 8%。其上市两年已跌去八成市值,今年 4 月 7 日曾报 0.823 港元,达历史最低点。

02

百果园怎么了?怎么办?

这里有八个自问自答,帮你换个角度理解此次事件的本质。

  1. 百果园错了没?

错了。

  1. 值不值得把它骂倒闭?

那倒也不至于。

消费者觉得合适就买,不合适不买就行了。大家心里都清楚,比它讨厌,甚至比它坏的公司多了。从整体创业环境的角度说:任何一个品牌舆情出问题,对于市场来说,都不是好事。它会导致接下来的社会分歧更大,信任更难,品牌更难做。

  1. 骂它的都是谁?

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那些骂它骂得最带劲的,主力是两种人:一种就是百果园自己的一部分用户,最起码是买过百果园的人。还有一小部分比例是“友商”和起哄的自媒体。其他人,都是不吭声的围观吃瓜群众。

刨掉友商和自媒体这个小比例,也就是说:大部分骂它的,都是它的顾客,属于近关系,自己人。

纯属没搞定自己人啊,这是。

  1. 余董事长说假话了吗?

没有。他说的就是他心里想的。

他只是太不会说假话,太不拿记者当外人,拿媒体公域当公司内部会议室了。毕竟是跟土地打交道的新农人,比起科技圈的IP老油条们,还是缺乏商业采访中“胡说八道”的包装经验。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1. 如果余董事长情商高一点,这件事就没了吗?

不会。

这件事乍一看是“口才”和“媒体应对”的技巧问题,但其实,暴露的是百果园品牌拧巴的问题。即使余董事长这次采访不爆雷,内部的内耗也很严重。在某个点上“爆雷”是早晚的事。

  1. 百果园到底错在哪里了?

错在从创业到现在,一直都没说清楚。

今天的雷,都是昨天埋下的。百果园之所以今天要来“教育消费者”,本质是因为骨子里觉得自己的“消费者不行”。之所以吸引来了一群“不太行的消费者”,是因为百果园从来没“说清楚”,到底要教给消费者什么。

没有“教育”就等于没有筛选,你打开门做生意,开店开的到处都是,谁都可以来你的店里买水果,你比隔壁水果摊卖贵这么多,当然不行了!

百果园是什么?它的水果是要卖给谁的?为什么要卖这么贵?这三个问题,百果园从创业至今,压根从来就没有“说清楚”过。

既然说好了要“教育”,那你倒是好好教啊!

百果园的“教育”只停留在董事长拿口号吓唬人上了,实际动作上并没有真的做“教育”消费者的事。

什么是真的“教育消费者”?

苹果、拼多多、爱马仕、三全私厨水饺、Keep…… 他们从来不放“教育消费者”的狠话,却一直干着“教育消费者”的硬事。“极简、口令、拼单、头层皮、吃点好的很有必要、自律给我自由……”,你看看,能张嘴背出这些咒语,这不是被教育了这是什么?!

  1. 百果园事件的本质是什么?

一句话概括就是:

百果园想成为一个“品牌”的雄心,和它只是停留在做“经营”的动作,之间产生的落差,被广大群众,戳破了。

  1. 百果园该怎么办?

第一步:问问自己,只是想做个大生意赚笔钱,还是真的想“教育消费者”?

第二步:如果只是做生意,抓紧道歉,低头认错,有多诚恳要多诚恳。同时,搞促销,降价格,注销掉董事长IP,乖乖做事,低调做人,在经营细节中抠利润。虽然赚钱艰难,但是好在不用思考。如果真的想“教育消费者”,好好梳理一下,想“教育消费者什么”,“消费者会不会买单”、“百果园能不能把这些都说清楚”,好好琢磨自己的“教材”,充实内容团队,毕竟,“教育”不是喊口号,得有一群“教师团队”帮你去做事。从长计议,做一个真正想成为的水果品牌。

03

对其他品牌的启发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消费者大量的围观、谩骂、站队、指点之外,作为创业者,可以更清醒冷静的看待这件事,吸取点对于自己公司的教训和启发。

这种“惹恼”消费者的舆情也不是新鲜事了,张小泉CEO教大家用菜刀、薛记炒货CEO回应高价炒货……反正来来回回就是一个坑,反复有人踩。

也许启发有这样几点,供你参考:

  1. 决策:想清楚自己的品牌赚什么钱?是高定价高溢价的钱,还是性价比的钱?高溢价的钱都是做品牌培植起来的,性价比的钱都是精细化做买卖运营出来的。不可能凭空做个买卖就可以莫名其妙高溢价,不可能讲个故事就是品牌了。
  2. 高溢价品牌,一定要“说清楚”理由。这个理由可以是产品价值层面的,也可以是情绪价值层面的。不管哪个层面,你得“说清楚”。不然,就老老实实做性价比的买卖,去提效率,卷价格。
  3. 创始人IP。能不做就不要做。创始人的时间不是用来给公司当营销耗材的,而是用来思考公司战略,想清楚“说清楚”的。
  4. 公开发言,好好说话。尽量反话正说,不要正话反说。“教育消费者”,可以是“感谢消费者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把更好的产品奉上。吃点好的,很有必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arket/1445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9分钟前
下一篇 2025-06-18 21:50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