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纤草和拼多多,两个“固执者”的共赢

把美妆倒过来的品牌,找到了把资本主义倒过来的平台

2006年,初代千纤草丝瓜水12.9元,金价124元1克。

 

二十年后的今天,金价突破1260元1克,涨了10倍,而千纤草丝瓜水在拼多多上活动后的价格仅为9.9元。即便后来产品迭代至2.0、3.0,价格也才20元左右。

 

对于一款经久不衰的老牌国货而言,这是一件反常识的事情。因为20年的时间,物料、人工、营销成本都会自然增长。2006年,蓝色铁盒百雀羚不到5元,如今涨了两三倍,仍然算不上贵。

 

国货美妆品牌存在一条升维公式:打造一款极致性价比的单品,建立起品牌认知,随后便会推出新系列,从而走向高端。比如渠道上,从CS渠道到专柜;产品外观上,越做越精美;营销上加大投入,并请名人代言。

 

大数数品牌都是如此。这种路径导致用户所购买的化妆品中,大部分开销其实是分摊了品牌的营销、包装、渠道预留成本,而产品原料的成本占比非常低。

 

千纤草选择了另辟一条把化妆品行业“回归本质”的路径。

 

该品牌丝瓜水即便配方经历了多次迭代,但包装和价格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另一个反行业其道的事情是,大部分爽肤水的规格为100ml与120ml,而千纤草丝瓜水的规格是500ml,就连试用装规格,也“离经叛道”地给了一周的用量。

 

千纤草和拼多多,两个“固执者”的共赢

 

“试用装的目的是让用户感受效果,要用一周才见效。”对此,蔡梦苇淡淡地说道。这使得过去20年,丝瓜水的复购率高达40%。

 

对于大瓶装,蔡明勇的女儿蔡梦苇解释道,“这是个高频消费品,用户买一瓶,基本一到两月复购一次,一年下来忠诚用户复购五到六次,表面看一瓶水二十来块,但放在一年的使用周期里,一个用户为这个品牌所贡献的价值其实很高。”

 

当千纤草将化妆品“回归本质”的时候,2015年,它们完成线上化转型时,又与拼多多不谋而合。

 

 

女儿是第一个试用者

 

成为一款畅销20多年的单品,丝瓜水的起源非常偶然。

 

2005年,蔡明勇看到正值青春期的女儿蔡梦苇脸上反复长痘,且皮肤泛红干燥,正愁没有好的护肤品时,两个偶然因素让他找到丝瓜水。一则时当地农民提到丝瓜降火,另一个是一位来自韩国,到扬州收购丝瓜的商人提到,丝瓜藤滴出的汁液是天然护肤品。

 

蔡明勇便尝试剪断丝瓜藤,以收集汁液,制备了最初的丝瓜水给女儿使用。“用了两三天,效果特别好。”蔡梦苇回忆此事时提到,看到效果后,父亲萌生了将丝瓜水产品化的想法。

 

Two loofah gourds hanging from a vine

 

纯天然的产品固然很好,可是将之产品化却异常艰难。据了解,蔡明勇和科研人员实验了很长时间,来应对变质的问题。“如果过滤不好,会产生杂质,继而难以保存,产生霉变。”

 

2006年,产品上市时,蔡明勇便因为霉变就吃了一次大亏。

 

因为给经销商发的一批货中,有部分产品发生了霉变。经销商认为“一两瓶也没啥事”,而且价格不高,产品好买,霉变产品比例很低,不同意退货。然而蔡明勇认为不能砸了牌子,有霉变就是品质问题,必须全部退换。

 

“父亲的执拗,导致刚起步的千纤草一次性赔了七八万。”

 

蔡梦苇至今记得,事发后的第一个周末,全家去仪征红山公园玩。由于退换导致启动资金捉襟见肘,“父亲为了省钱,连门票都不舍得买,一家人提着零食直奔公园后山,找了一片空地野餐”。

 

平时外冷内热的父亲,很罕见地吐槽了一番,情到深处甚至还对着空旷无人的周遭,大吼了几声。

 

蔡明勇的执拗或许失去了短期利益,但在无形之中为丝瓜水,乃至千纤草积累起了口碑。经销商经此之后,一如既往地支持,使得丝瓜水能够在几年时间覆盖CS渠道(化妆品专营店)、商超、夫妻店在内的三大线下渠道。

 

作为产品,丝瓜水纯天然、大瓶装、好用且平价的产品力,成为了众多国货美妆爆款之一。上述属性还让一部分用户解锁了超出蔡明勇原本设想的功效——有用户用丝瓜水浸润干面膜,用以平替成品面膜,且效果更好,价格更实惠。

 

“化妆品好不好卖,导购非常重要。”一位做了20多年化妆品经销的商家表示,像千纤草这样平价且好用的产品,导购其实并不会主动推荐。原因在于,即便产品非常好用,可是客单价又不高,又是价格透明的大品牌,几乎没有利润空间可言。

 

这个问题起初也曾困扰过千纤草,可蔡明勇对此异常执拗。“单说价格,我已经不记得跟父亲吵了多少次,而且最近几年,不少粉丝也‘求’我,适当涨点,连品牌代言人都给我们找好了。”

 

“最初用我们产品的用户,有些已经当奶奶了,她当年把产品推荐给了在读大学的女儿,20年后,三代人都在用我们的产品。”蔡梦苇不断收到来自用户的反馈,与父亲坚持极致性价比的理念,最终说服了她。

 

事实上,极致性价比甚至也说服了无数化妆品导购。“其实我们后来发现,哪怕最抵触的导购,其实会将千纤草丝瓜水作为引流品,消费者觉得产品好,又不贵,能够迅速建立起信任感。”

 

千纤草种种与化妆品产品逻辑背道而驰的理念与坚持,反而成就了这个老牌爆款,也悄然在经销商、导购、消费者的心中,打上了好货不贵的“钢印”。

 

 

把美妆“倒过来”

 

千纤草丝瓜水的经销商、导购、用户几乎不用对产品品质产生任何怀疑,从而提升了千纤草组织生产的确定性。

 

一个典型例证便是,二十年时间里,千纤草完成了自建工厂、自建研发,乃至自建丝瓜产地,这也是为什么这款丝瓜水能在品质持续迭代的过程中,始终维持其极致性价比,甚至对于流通环节的利润仍然极为稳定。

 

一位化妆品经销商表示,“这牌子的丝瓜水有点魔性,20年前一瓶水我能赚5、6元,现在还是5、6元。”

 

据了解,同很多国货美妆品牌一样,千纤草也无时无刻不会遭遇到“山寨品牌”的袭扰,但依靠自建和OEM、ODM供应商,以及极致性价比,那些80多个山寨品最终一个也没剩下。

 

拼多多与千纤草的精神映射关系,到2015年最终碰到了一起。

 

那年年末,拼多多一位运营联系千纤草,恰好蔡梦苇等一行人要到上海谈生意,便同意碰个面。年初,千纤草刚刚入驻了某电商平台,且迅速成为爽肤水类目第一,对于名不见经传的拼多多,蔡梦苇原本提不起兴趣。

 

“他们运营跟我们聊了2个多小时,父亲认为平台好货不贵的想法跟我们很合拍,便答应了下来。”

 

入驻容易,经营难,更何况一个刚刚开启线上经营的品牌,又碰上一个刚刚兴起的平台,个中来回势必频繁。“我们当时也不管,遇到问题就找拼多多运营,他们人很好,哪怕半夜12点发消息,也会即时回复。”

 

千纤草和拼多多,两个“固执者”的共赢

 

2016年,入驻没多久,千纤草的丝瓜水就爆了仓。“谁会想到一个新平台能这么快起量”,据蔡梦苇回忆,“我们当时几乎把能调用的货,全部都拿来支援拼多多了。”半年之后,千纤草坐上了拼多多爽肤水的王座。

 

此后的十年中,千纤草几乎踩中了拼多多的每一轮红利。

 

2016年爆仓后不久,千纤草便将经营重点转移到了拼多多。不久后拼多多上线“秒杀”活动,由于千纤草极致性价比,能够有资源位叠加,只要报名参加,日销就能上千,实现70%左右的增长。

 

三年之后的2019年6月,拼多多上线百亿补贴,千纤草也成为第一批参与的品牌。

 

与秒杀这类不固定活动所带来“脉冲式”的增长不同,百亿补贴实际上在此后成为了一个覆盖全年的固定活动。而且,千纤草拼多多负责人丁璐还提到了一个有些耐人寻味的细节。

 

“百补和秒杀不是报名就能参加的活动,而是需要达成一系列苛刻的要求。”据了解,如果要获得资源位,需要满足包括销量、物流、客诉等在内的七八个指标,并且需要在一定周期内,每天达标,“只要今天不达标,可能明天就会被下架”。

 

除此之外,平台还对参与了百补与秒杀的产品实行不定时抽查,确保品控的一致性,一旦发现问题,同样会立即下架,要求整改。

 

而千纤草,已经拿到了连续两年入选百亿补贴的标。

 

 

收获二十年的极致

 

20年后的2025年,让美妆“回归”的千纤草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拓展品类与人群。

 

品类上,千纤草从一招鲜吃遍天的丝瓜水,逐渐拓展出了一条以纯天然原料为核心的产品线,包括对标奢品精油的丝瓜籽油、植物原料的保湿喷雾、芦荟胶、丝瓜湿敷精华水等。

 

为了延续“回归本质”的初衷,如今作为千纤草主理人的蔡梦苇,会随时与原料供应商交涉价格。“20年来,经常会遇到原料涨价的情况,我都会跟对方打电话沟通,如果一时谈不好,我会到供应商工厂里面谈,总之软磨硬泡让价格维持下来。”

 

这导致后来,只要供应商听到蔡梦苇说要到工厂见自己,就会找各种理由推脱。有一家合作多年的浙江山茶花提取物供应商调侃说,“我干这行这么多年,从没遇到过砍价的客户,你们千纤草怎么就这么抠门儿?”蔡明勇花了很长时间沟通,靠着价值观打动了这位供应商。

 

还有一家提供丝瓜籽油的供应商,在2020年时遇到了经营问题,打算涨价。蔡梦苇带着同事登门到访,发现涨价是因为封控,导致工厂周转不过来,亟需资金。

 

于是,蔡梦苇说,当务之急是把原料卖出去,自己虽然给不了那么高的价格,但千纤草多年建立起的口碑,产品销量具有很高的确定性。

 

“当时说先把这桩生意促成,把产品做出来,确保工厂能活下去,后面我们再沟通,相当于互赢,你让我把品出来了,我们把你的工厂和工人盘活。”

 

千纤草和拼多多,两个“固执者”的共赢

 

而拼多多的基建与十年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秒杀成为了新品打爆的天然窗口,百亿补贴则是确保品牌续销的大本营。

 

面对不少品牌需要拓展新的销售区域与新的人群,千纤草注意到了平台西进所带来的新变化。

 

爽肤水一度因为冬天低温凝结,影响使用,以及超大瓶的重量,导致长期无法触达到偏远地区的用户。自从拼多多开始对偏远地区补贴后,他们只需要负担产品从仓库出货,发往中转仓的成本——这与发往长三角没有什么实质性出入。至于从中转仓到用户手里,拼多多会全额承担。

 

据了解,自从8、9月,千亿补贴上线以来,千纤草在拼多多的日销增长超30%。

 

“千纤草在产品上打直球,拼多多在补贴上其实也是打直球。”千纤草方面提到,拼多多的弹窗补贴全部由平台承担,无需商家分担。

 

对于想要把美妆行业“倒过来”的千纤草,与拼多多最大的共性都是不靠包装与营销溢价,而是把成本都花到了原料和供应链上,借助复购来驱动自身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上讲,拼多多自掏腰包向供应链做千亿补贴,本质上和当年千纤草赔了7、8万初始资金退换产品,都有着类似的共性:不放弃短期利益,便无法完成长期的积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1468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6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