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王念念
编辑 | Sette
最近官方建议公民暂缓前往日本。
旅行警告发布后,东京成田机场中国航线预订量,单日下滑65%。京都、奈良等地依赖中国游客的旅馆空房率飙升至70%。
从15日开始,中国航司记录到的赴日机票取消量已经达到49.1万张,这相当于原本总预定量的32%。这个数字还在随着时间变化。
有日本旅游从业人员表示,目前北京的赴日旅行取消率显著高于中国其他城市。如果香港、澳门游客也出现减少趋势,整个中国市场的恢复将面临更大压力。
而且更尴尬的是,不去日本的游客,他可能把钱花到别的旅游目的地了。
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从已下单的国际机票票量来看,韩国在11月15日-16日成为新晋TOP1出境游热门目的地。
此外,飞往泰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的机票预订量也靠前。其中,新加坡、悉尼、巴厘岛的搜索量环比上周增长均超过10%。
日本资本市场反映更直接。
11月17号,日经225指数开盘即“跳水”,一度跌超1%跌破50000点。
旅游和消费类股全面下跌。
全日空和日本航空均下跌超3%至4%。铁路、零售和酒店运营商阪急阪神控股下跌超过2%。

美容化妆品巨头资生堂暴跌超11%;三越伊势丹跌超10%;东京迪士尼运营商Oriental Land下跌4.74%;“优衣库”母公司迅销、无印良品(MUJI)等也出现大跌。
可以说,暂缓旅日对日本来说,是一则可以撼动其旅游产业根基的通知。
为什么会这么说?
先看日本旅游业对其经济的整体分量。
日本旅游业占日本整体GDP比重的7.5%,是拉动消费带动就业的关键板块。
虽然日本的实际GDP是上升的。但是,考虑到日元的大幅贬值,因此以美元衡量的日本GDP在近几年却呈现大规模下降的趋势。

在经济持续疲软,GDP连年下滑的背景下,日本的旅游业是重要的增收引擎,而这颗引擎能不能转起来,中国游客的话语权远超想象。
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赴日游客累计达748.7万人次,同比增长42.7%,中国内地成为日本入境游最大客源地。
此外,2024年日本接待了3687万外国游客,不仅比2023年暴涨53.4%,甚至比疫情前的2019年还高出69%。
其中,中国游客同比增长187.9%,远超其他所有国家,占日本总外国游客数量18.9%。
也就是说,几乎每五个踏进日本的外国游客里,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中国游客共计消费17335亿日元,占所有访日外国游客消费的21.3%,居各国之首。人均消费1.3万人民币。
虽然说,中国游客人均消费没有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高,但架不住人数多,而且能买。
而且在去日本的中国人中,长三角人民是主力军,上海、北京、广州三个领区共计发放439.3万份签证,占总发放量83%。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木内登英在11月16日指出,如果中国赴日游客数量大幅下滑,将导致日本GDP减少0.36%
也许你觉得0.36%好像也没有多少,对这0.36%没有太大的概念。
实际上,日本内阁府刚刚将2025财年GDP增长预期数据,从1.2%大幅下调至0.7%。
0.36%的GDP损失,相当于直接抹去了新财年预期增幅的超过一半,无疑给本已艰难的日本经济复苏雪上加霜。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中国公民暂缓日本旅游,导致日本旅游和消费类股受重挫,这件事“抽象”吗?
不“抽象”。

因为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药妆店的收银声、京都和服租赁店的忙碌身影、北海道滑雪场的缆车运转,以及东京银座奢侈品柜台前的排队长龙。
当这股人流突然停驻,震动的不只是游客的行程单,更是整个日本旅游生态的根基。
毕竟,中国游客的消费习惯,早已深度嵌入日本经济的毛细血管。
但其实,中国游客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日本。
2020-2023年,全球旅游业曾被动“去中国化”。
当时中国游客在全球蒸发,日本损失4.8万亿日元,京都那些端着架子的高级料理店,终于发现除了中国游客,压根没人接盘。巴黎老佛爷百货,中国团消失,奢侈品区凉凉。普吉岛酒店入住率曾一度跌的10%都不到。
各国急得跳脚,新加坡搞什么“旅行泡泡”,迪拜招揽数字游民,马尔代夫转头跪舔印度市场。
结果呢?全都是隔靴搔痒,作用不大,印度游客人均消费只有中国三分之一。
说白了,离了中国游客,很多旅游目的地都玩不转。
“世界的尽头都是中国人”这话不是段子。
现在地球上但凡有个景点,你都能听见熟悉的中国话。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旅游早就从奢侈品变成了刚需。2025年中国出境游人数预计将超1.55亿人次。
毕竟,全世界每6个人里就有一个中国人。
这压根不是什么“世界村”,就是“华夏分区”。中国游客一直用实力证明:我们是全球旅游业的甲方爸爸。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及网络截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147611.html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