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做舒适基本款,7or9如何让舒适从卖点变信仰?

从痛走到痛快,舒适重构美

中国女孩,正在抛弃不舒服的鞋。

不管是因为拥挤的通勤,还是奔波的职场,快节奏的城市步伐都在宣告磨脚、崴脚的“美丽刑具”应该退场。

这不仅仅是一阵风潮,更像是一场无声的“足底革命”。

比如今年夏天流行的凉鞋款式,设计师们集体转向实用主义,宽鞋头大方地包容脚趾,记忆棉鞋垫温柔承托每一步疲惫,防滑硅胶条在湿滑的地面悄然守护安全。百搭耐脏的莫兰迪色系取代了张扬的亮片,连运动鞋引以为傲的缓震科技,也悄悄潜入凉鞋的筋骨里。

这是一场关于身体感受优先权的集体觉醒,抛弃不舒服的鞋,本质是夺回对双脚乃至生活的掌控权。

最近一支名为《姐》的品牌TVC,恰好精准地戳中了这个时代的情绪穴位。

短片没有过度渲染情绪和产品细节,而是巧妙地借助鞋子“柔软支撑”的物理特性,隐喻了女性在职场中彼此扶持、互相托举的深厚情谊。这种情感共鸣直指当下女鞋消费的最大公约数,对身心舒适与情感连接的共同渴望,让它迅速在社媒燎原。

这支TVC来自7or9,是一家从高跟鞋品类切入,以“舒适”为核心卖点,推出了涵盖高跟鞋、平底鞋、休闲鞋等产品序列的专注舒适的全品类女鞋品牌。

在传统高跟鞋市场整体式微的当下,7or9为何偏偏选择这个硬骨头啃? “舒适”这个看似朴素的概念,如何能成为激烈竞争的女鞋赛道里最锋利的武器? 一个品牌,又是怎样围绕“舒适”二字,层层构筑起深入人心的品牌心智?

从高跟鞋切入 

给舒适找锚点

7or9选择啃高跟鞋这个硬骨头,就是因为高跟鞋最不容易舒适。

对高跟鞋,很多女性消费者是既恨又爱,一方面因为美丽而种草,一方面又因“刑具”而劝退,两种矛盾的心态糅合在一起,让社媒上“不伤脚的高跟鞋”永远是热门话题。

在好看不好穿仍然是高跟鞋品类主流的当下,7or9选择从“舒适的基本款”切入,一是给需要穿高跟鞋的女性一个更好的选择,也是因为基本款能够超越周期、持续复购。

先说舒适,品牌把运动鞋里的舒适材质移植到高跟鞋上,将空气棉用嵌入鞋头,显著减缓了压力和摩擦,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满足高跟鞋外形美观。

这种对舒适的追求也成了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了用户对实用和舒适的需求,也沉淀下了“舒适”的品牌心智。

据统计,7or9的整个空气棉高跟鞋系列产品已经卖出了98万双,而且一直保持着高复购,今年品牌的爆品松包系列,则直接闯进天猫玛丽珍鞋榜单TOP3,同时保持了很低的退货率。

另一方面,当一鞋多穿成为流行趋势,消费者的鞋柜正在瘦身,简约、实用的需求凸显,基本款+个性配饰的玩法逐渐风靡。

7or9也是如此,瞄准尖头细跟+一字带的基本款开品,又为每一款基本款女鞋设计配饰,延展出更多使用场景。

品牌设计、开发了与之配套的近百款饰扣类、饰带类、尾夹类配饰,同一双高跟鞋可以有百变的创意风格,满足女性消费者层出不穷的穿搭需求。

7or9正在做的,从来不是简单的拒绝或者接受高跟鞋,而是在肯定多元审美价值的同时,坚持舒适的核心价值。

从高跟鞋切入,就是品牌给舒适找到的锚。7or9采用了“让 10 位用户重复买10次”的思路来深耕品类,把穿着者的舒适需求绑定为整个鞋靴品类的核心,也借此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差异化特点。

给舒适分层 

从基础进阶到情感

7or9能塑造“舒适女鞋”品牌的心智,还因为踩中了消费者对“舒适”的进阶需求。

从品类大趋势来看,消费者对“舒适感”的追求正在升级,从最基础的消除不适,到满足具体场景的功能性,再到心理和情绪层面的安全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这不单单是因为悦己风潮下,女性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多的掌控感,也是女性社会参与增加、力量外溢的表现。

首先是最基础的舒适,鞋子穿起来要轻松、不累。

比如7or9的“沙发系凉鞋”,针对夏日炎热行走容易疲惫的痛点,独创了沙发系鞋床,为凉鞋提供棉柔高弹的舒适感。

还有两年前推出的“小床垫平底鞋”,这个品类主要面向多走路多站立的场景,主打久走不累脚的舒适及体验,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10万双。

其次是面向具体的场景,鞋子要满足相应的功能需求,这是进阶的舒适需求。

7or9针对不同场景不同人群的痛点,研发了更加深入的舒适鞋款。

比如市面上大多数女鞋鞋码集中在35-40,脚码偏大或偏小的女性,往往只能去选择男鞋或童鞋,品牌洞察到这一痛点,让自己的鞋码范围覆盖扩大到32-42的区间,满足了那些有特殊需求的人群。

再比如对于冬天怕冷的女生,她们需要一双相对轻便,但又足够保暖的靴子。在洞察到这个痛点之后,除了舒适这个基础需求,品牌在“保暖”这个点上发力,率先推出了使用自发热材料的“被窝暖暖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冻脚的问题,满足了用户冬季对保暖的基础生理需求。

还有新推出的“小软枕休闲鞋”,品牌考虑到用户运动的需求,做了脚底前后分区减震的设计,让女性在寻找适合日常跑跳的休闲鞋时,多了更舒适的选择。

在舒适的这条路上,品牌自知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关于“舒适”需要解决的问题。女性双脚有许多特别之处——无后脚跟、宽脚板、扁平足、高脚背、大小码数等问题,给舒适升级是一件需要长久迭代的事情,这也是品牌希望能够为女生做一双真正舒适鞋子的初心和终极目标。

更进一层的舒适,则要和用户能在情感上共鸣。

7or9这些创新,完全指向帮助用户关爱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的深层需求,解决这些痛点、带来深层舒适和愉悦,本身也能打动女性消费者“悦己”的观念。

从产品的命名也能看出,无论是“沙发系”还是“被窝暖暖”,这些名字本身就极具情感力量,很容易唤起“家”“放松”“温暖”等积极情绪,把体感的舒适升维到情感共鸣的高度。

穿着这样的鞋,像是额外带了一份“家的舒适”或“被窝的温暖”出门。

事实证明,只要深刻理解消费者对舒适的分层需求,凭借扎实的产品创新,即使没有巨额营销,依旧能创造可观的销售。

给舒适找情绪共鸣 

实现用户破圈

7or9能破圈,也是因为它持续把产品的痛点转化为女性的情感共鸣。

品牌每年都会通过不同的项目与女性进行沟通对话,表达对于女性的温和支持,专注于女性细微的观察视角,把产品特质和想传达的情感联系起来,种草了大量用户。

比如去年推出过一支短片《好朋友,结婚了》,站在女性视角,讲了一个主角作为伴娘参加闺蜜婚礼的故事。

婚鞋对女性有特别的意义,不管平时是什么习惯,绝大多数人这种场合下都会选择高跟鞋。品牌站在闺蜜的视角,看见了这一重要时刻下新娘长久站立走动的疲累,自然呈现了产品的核心卖点。

再加上一句点题的“恭喜你,走了想走的路,爱了想爱的人”,不仅表达出女性之间真挚动人的友谊,也顺势连接起了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情感,表达了产品的核心卖点。

还有今年《姐》,作为品牌七周年的形象片,7or9展示了一种更深层的女性互助观念,把girls help girls诠释成一种姐姐“撑住”妹妹的关系。

这支短片很有“人感”的一点是,它并没有把“姐”塑造成强势的大女主,而是一个比其他人多想一步、更靠谱一点的普通人。在短片的结尾,视角又回到曾经接受了“姐”帮助的主角身上,自己也成长成了别人的“姐”。

一个“姐”字,传达了职场女性之间的传承和互助的关系,谁都可以是别人眼中“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感。

而在深层次上,品牌也将自身与“姐”的形象相联结,在不同场景提供多样解法,作为一个柔软的支撑者,成为“撑你很久”的朋友。

鞋子不仅要穿得舒服、好用,还要能让人感到安心、愉悦,甚至成为一种自我关怀的象征。

它关乎穿着时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连接,比如“穿上它让我觉得被呵护”、“它让我更舒适”、“它符合我追求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这也是品牌破圈的关键。

图片
品牌今年的TVC《姐》 来源:网络

沥金点评

7or9在做的事,远不止于一双能奔跑的高跟鞋。

中国女性消费,正在从痛走到痛快,从悦他到悦己,从符号消费到自我关怀。

当传统女鞋品牌困于款式内卷时,7or9用“舒适基本款”撕开一条缝隙。

不用“独立女性”标签绑架消费者,转而关注具象的痛点,无论是磨红的脚后跟、冻麻的脚尖、还是职场包里偷藏平底鞋的狼狈。

更深远的启示在于,当消费回归“人本位”,品牌真正的护城河是对“人”的深刻体察。当女性掌控双脚的舒适,便有了走向任何远方的勇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quan/1411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