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30年前种下的因,结出了宗馥莉当前的果

哇哈哈商标大战再次上演?

宗庆后30年前种下的因,结出了宗馥莉当前的果

作者丨青风

编辑丨六子


国人熟知的娃哈哈正走到一个异常关键的十字路口。

娃哈哈对外证实,宗馥莉已于9月12日向娃哈哈集团辞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相关职务,并已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

与此同时,网上流传由宗馥莉100%控股的宏胜系公司发布内部文件称,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而宏胜系目前掌握着娃哈哈核心的生产、经销网络。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超市货架可能同时摆上娃哈哈和娃小宗两个不同品牌的商品。同“宗”操戈,必然没有赢家,这对娃哈哈集团与宏胜系公司而言,都是最差的未来走向。此外,庞大的娃哈哈经销商们也会面临艰难抉择。

人们不禁想问,娃哈哈集团与宗馥莉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宗馥莉是面临商标转让困境的被逼无奈,还是将其当做谈判的筹码?

这场争执不仅涉及企业二代的接班问题,也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问题,甚至还牵扯到30年前宗庆后与外资的商标大战。

宗庆后30年前种下的因,结出了宗馥莉当前的果

*图源IC photo

01
「三输困境」

往年每到现在这个时节,娃哈哈都已经开始筹备经销商大会,销售人员则忙着联系众多经销商们打款交保证金。但今年这个节奏已被打乱。

“最近一直在纠结打不打款。”有娃哈哈经销商对青澄财经表示,因为不确定宏胜以后发的是娃哈哈的产品还是娃小宗的产品,还在等销售人员给个准确的消息。

《财经》采访了全国近20名娃哈哈经销商,包含山东、山西、新疆、湖北等多地,但大多数经销商目前选择观望,不敢多打货款。

这种现状对娃哈哈未来一年的销售业绩无疑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让经销商产生担忧的,是9月12日网上流出的一份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这份通知称,“自娃哈哈集团创始人离世后,公司一直努力推进解决各项历史相关遗留问题,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根据天眼查信息,在穿透之后,该公司是宏胜饮料集团100%控股的公司。“娃小宗”的商标就归宏胜饮料集团所有,商标申请日期为2025年5月。该集团由宗馥莉100%控股。

官网显示,宏胜饮料集团在中国共有16个生产基地,44家子公司,拥有104条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饮料生产线,主营产品包括果蔬饮料、瓶装饮用纯净水、矿物质水、茶饮料、含乳饮料等,年生产能力达48000余万箱。

在销售网络方面,据《南方周末》报道,宏胜系坐拥全国80条各种饮料生产线、180万吨库存,可在旺季48小时内铺到县级市场,构建了覆盖31个省级市场、近3000名客户经理的“联销体”网络。

娃哈哈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基本都由“体外”的宏胜系掌握。娃哈哈集团虽然拥有“娃哈哈”系列商标,且具有很高的品牌价值——品牌评估机构GYBrand和世界品牌实验室的数据都显示,2024年娃哈哈的品牌价值约900亿元左右。

宗庆后30年前种下的因,结出了宗馥莉当前的果

*图源互联网

但如今,“娃哈哈”商标的归属方和使用方,似乎正要站到彼此的对立面。这份撕裂无疑会给双方都带来阵痛。

如果娃哈哈集团未来不再授权宏胜销售其产品,娃哈哈集团或只能重建销售网络,需要投入巨大资源不说,更关键的,这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建设完善的。

宏胜系如果真的打算另起炉灶,“娃小宗”虽然有现成的生产和销售网络,但一个崭新的品牌起步发展更绝非易事。

经销商的态度就能充分地反映市场认可度。“如果在代理娃哈哈和娃小宗之间‘二选一’的话,我肯定选娃哈哈。”有多位娃哈哈经销商对青澄财经如此表示,新品牌的消费者认知度低,而市场需要长期培育。尤其在现在的竞争环境中,消费者有越来越多的选择,比如农夫山泉、康师傅、统一、伊利、元气森林等。

更何况,娃小宗虽然已经注册了商标,但可能存在品牌风险。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温娴对《第一财经》表示,“娃小宗”和娃哈哈可能存在重合性的问题,存在近似商标等可能性,存在构成不正当竞争的风险。

从上面可以看到,不管是娃哈哈集团,还是宗馥莉及旗下宏胜系公司,以及众多的经销商们,在这场品牌的撕扯中,都是三输的局面。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02
「商标归属争议」

宏胜系公司上述通知提到,“娃哈哈”商标的使用出现了问题,“因复杂的历史相关问题不能在近期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公司经营始终暴露在相关法律风险之下。”

“相关法律风险”是指,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

目前,天眼查信息显示,娃哈哈集团代表国资的上城文旅、宗馥莉、职工持股会共同持股,其中上城文旅持股46%,为第一大股东;宗馥莉持股29.4%,为第二大股东。

宗庆后30年前种下的因,结出了宗馥莉当前的果

*图源天眼查

2025年1月,娃哈哈集团曾申请将387件“娃哈哈”商标转让至宗馥莉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食品公司”),但此举被国资股东叫停。

天眼查信息显示,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宗馥莉旗下公司持股51%,为大股东和法人。

国资为何不同意?一组对比数据或能清晰说明缘由。

根据经济参考报此前报道,截至2022年底,境内“娃哈哈系”(包括体外公司)总资产为370.47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为512.02亿元,净利润为47.67亿元。但在同期,娃哈哈集团(及集团直接投资的16家子公司)资产总额仅为58.07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为14.03亿元,净利润为1871.28万元。

在资产总额上,体外公司已经是娃哈哈集团的6倍,更是拿走了绝大部分的净利润。本来娃哈哈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就已由宏胜系掌握,集团剩下的核心资产无非是品牌和商标。如今宗馥莉旗下公司还想再将商标转移,这与掏空集团有何区别?

而宗馥莉似乎也有自己的缘由。今年2月,娃哈哈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娃哈哈”系列商标初始登记在集团公司名下,食品公司成立时,娃哈哈集团曾以“娃哈哈”系列商标作为出资,注入食品公司,获得其39%股权。

宗庆后30年前种下的因,结出了宗馥莉当前的果

*图源互联网

声明称,这一商标出资经过评估并获得当时主管部门的同意,当时双方按规定向主管机关提交了商标转让申请,但因集团公司与外资公司之间的历史纠纷,未完成商标转让的登记备案。

宗馥莉的意思是,娃哈哈集团持有的食品公司的39%的股份,就是用“娃哈哈”系列商标置换的。“基于食品公司章程的规定,集团公司应当依法向食品公司履行出资义务,完成‘娃哈哈’系列商标转让的登记备案。”

03
「“达娃之争”的历史迷雾」

事实如此吗?这就不得不提那场由宗庆后操盘的著名的历史纠纷——“达娃之争”。

1996年,娃哈哈集团与法国达能公司达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后双方签署了《商标转让协议》,约定娃哈哈集团向食品公司转让“娃哈哈”系列商标。然而该协议因不符合《企业商标管理若干规定》而被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两次驳回。

在2007年至2009年期间,娃哈哈集团曾与达能方面就商标归属爆发过多次交锋,法院也做出过判决。2007年12月,杭州市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娃哈哈”商标属于娃哈哈集团所有,终止此前与达能合资公司签订的《商标转让协议》。

宗庆后30年前种下的因,结出了宗馥莉当前的果

*图源互联网

在“达娃之争”中,为了增加谈判筹码,宗庆后通过设立69家非合资公司对抗达能,其中宗庆后实控的“宏振系”与宗馥莉实控的“宏胜系”这两个左膀右臂,可以说居功至伟。

但也正是这种模式导致了娃哈哈品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集团持有商标,体外公司实际控制生产和销售,形成“影子帝国”。

宗馥莉接班后,进一步将这种模式“发扬光大”。据《财经》报道,自2024年底以来,包括销售部在内的大多数娃哈哈员工已经转签合同至宏胜集团。此外,宗馥莉接手后娃哈哈已经关停了多家非“宏胜系”公司的工厂。宗馥莉也因此陷入“去娃哈哈化”的争议。

宗庆后当年构建“体外循环”系统,有对抗外资的历史背景,而且很好地平衡了国资、娃哈哈职工和经销商们的利益,还让娃哈哈的商业和品牌价值获得了极大增长。而如今宗馥莉对抗的对象早已发生了变化。

娃哈哈集团的大股东是杭州上城区国资控股公司,其法律性质属于国有资产。2025年9月,国资委明确表态将全面清查过去三十年国企改制中的巨额资产流失问题。在此背景下,代表国资管理人的大股东不可能同意将集团的商标转移。

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近日在朋友圈同样说到了事情的本质,“娃哈哈不是宗家的,宗家只是和许许多多娃哈哈的员工,许许多多的消费者共同创建了这个品牌,娃哈哈是陪随80、90后成长的一代饮品品牌。”

接下来,娃哈哈集团和宏胜系公司会有什么动作,国资大股东、宗馥莉、经销商们如何互动,娃哈哈这一国人熟知的品牌能否穿越历史迷雾获得新生,都值得持续关注。


– END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456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14小时前
下一篇 11小时前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