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增长流变,源于第一性原理:需求论

商业世界的起点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需求。商业世界里的一切具象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一切抽象的商业模式,无非都是需求的后衍产物。

导致后衍产物流变的规律,源起于起点的规定性。

无论是在像《消费者行为学》这样书本中,还是在商业实践与许多创业者交流中,过去几年里我所得到的对于需求这个概念的诠释,几乎都停留在具象的高层范畴,而中层乃至底层的解构几乎没有。而我们的产品策略、商业模式乃至企业战略,无一不是建立在需求之上。

不在根基刨根问底,只有在顶部悲欢离合,演绎了一出又一出商业流变的话剧,我总觉得这事儿显得有点滑稽。

需求是商业的奇点。

一切商业现象的流变,其规律都蕴含在了奇点的规定性中。借助递弱代偿的思想,我们终于可以将需求解构至第一因,并倒推至现象世界应用。

对于需求的理解和定义,将决定了创业者、企业家的一切商业行为。接下来,我将阐述基于递弱代偿思想延展出来的需求论。

一、需求论

结合经典的消费者行为学需求理论、认知科学的三重心智加工模型、以及《物演通论》中的感知逻辑模型,在这一套需求理论当中,我将需求切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

  • 动机 motivation
  • 想要 want
  • 需要 need
  • 需求 demand

对于需求的研究,绝大部分出自于营销领域的消费者行为学分支,这是西方科学思想在经管领域+心理学领域的延展,当属西学。

而在翻译经管文献的时候,由于绝大多数译者是商学背景,并没有严谨的科学素养,常常在关键概念上错用辞藻。

例如在这里,国内翻译通常会把need和demand都翻译为需求,表面上看似乎无关紧要,但其中缺大有区别。need应翻译为需要,demand才是需求。

而且,我们日常口语对话中,也不会对需要、需求、动机等词汇加以区分。语言的混用,进一步造成了概念的曲解,概念又是我们思想的基础,行动又是思想的继续表达。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对于这些词汇做精准的定义以及定位。

将need和demand严格的翻译为需要和需求,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什么如此划分?因为我无意中发现,它们与王东岳提出的感知逻辑有精确的逻辑对仗——

  • 感应
  • 感性
  • 知性
  • 理性

再来看看认知科学中的三重心智加工理论。这个理论把我们的心智加工过程拆解为三个版块:

  • 自主心智
  • 算法心智
  • 理性心智

自主心智在感知逻辑中对应的即是感性。

算法心智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IQ,即智商,这也是知性要表达的内涵。

理性心智对应的即是理性。

以上是对三重心智加工的一个简单阐述。

将三者放在一起,就有了严谨的逻辑对仗。我以此来对需求论的四个层次加以解读。

商业模式的增长流变,源于第一性原理:需求论

动机

感应,感知的最底层,具体体现为亚原子粒子的电磁感应。

太古初始的存在,由于存在度极高,它不需要对象即可依存,所以,也就无所需对外有所感。

分化开始,存在度降低,在者需要与对象媾和,才能达成基本依存。所以,在者出现感知能力,对象出现可感属性,

所以,感应是为了达成基本的依存。

这是感知逻辑的最基本规定性。

对应在需求论中,直接体现为动机。所以,动机永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求存。这里便有了动机的定义——

动机:感应逻辑(求存)之于生物的体现。

这个设定沉浸在我们意识的最底层,决定了动机后衍形态的方向和边界。

所以,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动机不纯“,恰恰相反,任何动机都是纯洁的,因为动机有且只有一种,求存动机。

想要

动机之后,接下来即是想要。

想,心之所相,即心最原本的样貌。

我们的意识已经能鲜明地捕捉到自己的想要(也称作欲望),它对应于感知逻辑的感性,囊括了我们的一切情绪和自动化反应。

我们会发现,想要呈现出一种自发且不得不的特质。

想要的倾向,是求存动机的继续表达,于是得到了想要的定义——

想要:动机在依存对象上对利与害的识辩反应。

例如,我想躺下,我想坐着,我想笑,我想哭,以及我想你,我喜欢你,我恨你。

你会注意到,想要的指向是趋利避害的具体体现。

动机是一维的,想要则是二维的。

需要

接下来,是需要。

需要对应感知逻辑中的知性。

从知性的含义可看出,基本的思考和计算已经参与其中。

原因是依存对象增加,依靠原本的感性已无法达成基本依存,因此生发出知性逻辑,换句话说,知性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智商。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这个理论在国内不幸被翻译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际应该翻译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因为,需要体现的是知性逻辑,而需求体现的则是理性逻辑,这显然是不同的范畴。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生理需要
  • 安全需要
  • 情感需要
  • 尊重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

据此就能得出需要的定义——

需要:想要在生理-安全-情感-尊重-自我实现五大依存对象上的反应。

商业模式的增长流变,源于第一性原理:需求论

需求

需求,则是需要在更多因素综合下的表达。

例如,口渴即产生喝水的生理需要。对于一个在贫困区的人来说,他只需要一口干净的水,而对于一个在五星级酒店的旅客,他可能想要来20元一瓶的巴黎气泡水。

又或者是,饥饿让你有进食的生理需要,对于穆斯林他们会有吃牛羊肉的需求,没有吃猪肉的需求。对于汉族人来说,在肉类上没有禁忌,所以任何肉都能满足他的需求。

再举个例子,同样一个人,在旅游时和工作时,他对早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旅游时希望早餐元气满满,享用过程惬意放松。而在工作日,楼下买上油条豆浆就得坐车上班。

我在说什么?需求,是更多具象条件下需要的表达。你的人口学特征、文化背景、经济水平、地理位置、时间紧迫性、认知能力,都会影响最终的需求。

所以,什么是需求?

需求:需要在人口学特征、文化背景、经济水平、地理位置、时间紧迫性、认知能力的继续表达。

由于有这么多依存条件,以至于我们经常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于是就有了迷茫。

所谓迷茫,就是需要无法在具体条件下表达为需求。

比如,一个北漂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表达为具体的饮食或者住宿的需求。在此之后的情感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于在需求层次的依存条件中无法定位,乃至于这些需要无法表达为需求。在我们的感官,呈现为迷茫的状态。

又例如,中东战乱地区,需求层次的依存条件变化巨大,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无法表达为具体的需求,难民群体也呈现出迷茫的状态。不过这样的迷茫,相比上例来说更加沉重。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澄清“伪需求”的含义。

伪需求,不过是你的产品,无法让用户的需要在具体使用场景下,表现为具体的需求。

需求从来没有“伪”,任何需求都为“真”。

好了,以上就是对需求论的展开讲述,接下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推论。

需求论公理化体系

构建公理化体系,是将复杂事物简化的一种思维方法。所以我把需求论构建成公理化体系,以找出其严格的定义和规定。

公理:存在者必有所需。

公理即不言自明的道理,它是一切公理化体系的起点,例如《几何原本》的五大公理起点。

基于递弱代偿,存在者必有所需是自明的道理。

  • 推论1:从动机到需求,结构度越来越复杂,稳定度越来越低,能力要求越高。反之亦然。

这是递弱代偿在需求上的继续表达。建立在理性高层需求上的商业,动荡飘摇。

  • 推论2:越基础的需求,存在质量、时限、范畴极广。反之亦然。

这与推论1相反,建立在感性底层需要上的商业,稳固长存。

我在做知识付费领域时,推出《认知学习法》,基于认知科学教人如何获得10倍于其他人的学习效率。开发这类高度理性的课程,需要调动极高的智能储备以及体力储备,非常费力。

但是跟许多同行的朋友交流,发现另外一种品类的知识课程,例如教人如何谈恋爱,甚至还有教人如何啪啪啪,月利润高达百万规模。

有了这个对比后,我的内心一开始是抗拒的。不过我反思:为什么辛辛苦苦做高度理性的优质内容,就玩不过高度情感化的内容呢?

其实,原因就在推论2中,我满足的是一种需要调动高度理性能力的需求,而情感类内容,则是更为底层的需求。

  • 推论3:代偿即需求

将递弱代偿中的代偿替换为需求,寻找其中的规定性,完全可以导出一套公理化体系,且能用于商业的现实操作。

那么,既然代偿即需求,代偿延展的方向,也就是需求出现的方向。所以这里就有必要讲述一下代偿的延展方向,在人类群体中如何体现。

二、生存性状延伸

生存性状主要在分为两类:体质性状,智质性状。生存性状延伸即是这两个方向的延伸。

首先说一下体质性状。

体质性状

体质性状:生物生理性性状外化在生物体质层面上的求存能力与行为禀赋。

随着存在度的下降,体质性状会不断的延伸以代偿自身。于生物体而言,体质性状延伸体现在三个方面,在《物演通论》中也谈及了这一点:

  • 生发于物能代谢障碍——导致物能代谢增益
  • 生发于遗传增殖障碍——导致结构化控制能力增益
  • 生发于信息媒介障碍——导致感知能力增益

商业模式的增长流变,源于第一性原理:需求论

例如,从原始单细胞生物分裂出两个方向,自养型生物和易养型生物。

自养型生物,自养能力增强而运动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菌藻类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让它直接“食用”太阳能,这是物能代谢的体现。这成为植物界的源头。

二是运动功能和异养功能增强,自养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原生生物,成为动物界的源头。

往后,我们可以看到异养型生物的体质性状延伸远远大于自养型生物,他们拥有更强的信息感知系统和运动能力,以增益物能代谢的属性获取能量。

不过受制于自然有限的资源,任何生物体都无法无限增殖下去,否则会导致种群毁灭,所以必然会出现一种机制对于种群进行管理和调控,即种群的结构化控制能力,以遏制所有个体的增殖冲动。在动物社会中,表达为族群领袖管理制。

演化至人类这一支,感知能力勃发至精神存在大有主导我们肉体存在的局面。

我们的精神能力的增益,依然呈现延续了体质性状延伸的特点,即智质性状延伸。

智质性状延伸

什么是智质性状,简单的说就是体质性状的特性在精神能力中继续表达。

这样的表达构成社会存在的三大子系统——

  • 物能代谢子系统:经济
  • 结构化控制子系统:政治
  • 信息传递子系统:文化

这三大子系统,无一不是人类精神能力的体现。举一个例子来阐述三个子系统的关联。

商业模式的增长流变,源于第一性原理:需求论

2017年全球公司营业收入排行榜单,我们会发现这些公司,几乎都是三大子系统的基础设施。

能源公司占绝大部分,为社会提供最基础的能源供给。随后科技公司的产品,完成文化信息的高效率传递。而且这些公司,实际上都与某个政治系统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商业模式的增长流变,源于第一性原理:需求论

精神存在大有超越甚至主导体质存在的趋势,晚级社会则是建立在智质性状基本面之上。

结合需求论和生存性状延伸方向,我们可以做出一系列能够用于预测未来的推论。

需求论+生存性状延伸

过去的人们生存结构取决于自然环境,而今天社会的局面直接就是个体的生存结构。那么,识别社会存在的代偿方向,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在未来的生存结构中会诞生什么样的需求。

所以,我认为有这样一个社会存在的三重需要论:

  • 1、政治系统对强势控制的需要
  • 2、经济系统对扩张发展的需要
  • 3、文化系统对多元表达的需要

社会存在的三重需要论,是生存性状在社会存在上的继续延伸和表达。

政治的动因在哪呢?

以人体为例,我们身体上的任何细胞都有极强的无限增殖冲动,在地球上存在了上亿年的单细胞生物,他们增殖的方式靠自身无限分裂达成的。

当单细胞生物演化至多细胞生物,再演化至植物和动物,细胞社会开始作为一个整体来面对自然环境。于是,任何一个细胞单元,它的增殖冲动都会受到压制。否则,于我们人体而言,它就会变成癌症,也就是肿瘤。这就是为什么肿瘤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一部分,它脱离了人体的结构化控制,开始无限增殖,对它发动的任何药理攻击,都会造成人体其他细胞的损伤。

所以,我们的基因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必然有一种强势的动力,即结构化控制能力,去遏制任何一个体细胞的无限增殖冲动。并把细胞的这部分功能残化,外包给生殖系统,让其来完成增殖的任务。

这种冲动继续表达在社会存在中,即是政治对强势控制需要的动力因。

无论是美国的“强规则下的强治理”模式,还是中国为代表的“强治理下的强规则”模式。在过去二三十年中,都呈现出如此事态:对社会亚结构和社会单元实施全方位的监管。

例子就不方便举了。(+1秒)

我在表达什么?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再媾和,结构度越来也越复杂,异质度越来越高,那么,政治系统对于结构化整合管理的能力要求也就越高。

强人执政,就是政治系统具体的需求表达。近代国际政治的变化,一直是这个规律的演绎。甚至在未来,政治系统会需要神人执政,此处的神人指的是《未来简史》中提到的“机器算法+人”。

此需要具体表达为:异养能力的增益,运动能力的增益。

经济系统继续延续着这样的动势。

第一,异养能力的增益体现为对交易流通性、贸易全球化的需求。

例如今天的外卖行业,你十年前能想象今天满大街都是送餐小哥吗?又例如全球购,在国内买遍全球几乎快要实现了。

未来,人们依靠社会结构内的贸易流通完成异养的需求只会更强。

今天人人都在谈的新零售(更高效率的零售),乃至消费升级(质量效率全方位追求),是异养能力的具体表达。

第二,运动能力的增益体现为对城市交通效率的需求。

在国内多个城市出差,我现在已经完全不带现金了,A点到B点,中间无论切换多少种交通工具,4个APP,飞猪、滴滴、高铁管家、高德地图,再加上支付工具,就可以全部搞定。十年前的我根本无法想象,那时我在成都还会经常迷路的,得花大量的精力解决出行问题。

今天,人们在整个地球穿梭迁移的能力越来越强。未来只会更强,直到逼近那个最终的极限。

文化是信息传递系统,类似于我们身体中不同细胞之间以化学要素进行信息沟通。

在人类社会中,文化的外化性状表现就是将生物智能发挥并物化为工具体系,例如语言、文字、货币等符号系统,这些符号系统就是是文化作为信息传递系统的基本体现。

货币

我一年前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钱:从能量到区块链》,我在其中给出了一个视角,货币在递弱代偿视角下的演化逻辑。

这条路径是:能量-债务-硬货币-软货币-电子货币-通证(Token)。

我们可以看到,这条路径呈现的态势完全符合递弱代偿,前者存在度极高,对后者具有决定性和稳定性。后来者,存在度低、代偿量极高、高级且飘摇、载体越来越虚存。

而且,后来者的存在规模、时限都是小于前者的。所以,如果递弱代偿成立,一个基本判断是,我所处在的区块链行业一定是一个更为动荡飘摇的行业。比特币作为一个后衍产物,一定比前面所有货币形态的在者更为失稳,它想要做空全世界的梦想,是要打巨大的问号的。

语言

语言演化路径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具象符号语言-抽象逻辑语言-极度抽象编程语言。

可以发现,语言的载体逐渐虚存化,代偿出来的能力越来越高级,符号语言甲骨文只能用于具象事物的交流,演进至抽象逻辑语言,实现了虚构逻辑的演绎,发展至今天机器所使用的编程语言,它尽然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产品,使得人类的信息感知能力与信息捕捉能力暴胀。

但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具象符号语言仍然存在,不过在今天以表情包符号系统维持其存在。晚期的编程语言虽然能力属性极强,但流变速率更高,更迭极快。

亚文化

社会存在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体现为社会组织的不断分化与媾和,这是《物演通论》第三卷的推论。

这些新的社会亚结构,也就是社群,自然也有求存动机。先生的课程讲到,文化的根本作用在于维护载体生存。那么,这些新生的社群,自然就需要相应的文化用于维护自身生存,这就是亚文化出现的原由。

我个人相对爱好比较广泛,加入了非常多的亚文化群体,力量举、音乐创作、二次元、游戏、广告公关、币圈、创业、哲学、神秘学等等。

这些亚文化群体相对独立且隔离。对比一番,我能看到每一个亚文化群体的生存结构、思维方式、遮蔽效应。

举个例子,绝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亚文化群体——福利圈。这个群体,由一群低龄少女组成,这个群体最大的特征,就是公开地分享自己的大尺度裸露照片。(下图是能够公开发布的…)

两年前我偶然注意这个现象,出于一个雄性动物的基本规定,我想自己有责任深入做一番研究,发现这完全不是个例。

两年过去了,这个群体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不断壮大,甚至有了完整的商业模式和公司结构。在躲避微博自然封杀和福利尺度之间,他们总能找到那个平衡点。

任何一个亚文化群体,会构建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视觉符号、治理模式、思维方式乃至经济交换媒介(例如在区块链社群,就有通证经济治理体系)。任何群体都是用自己群体的文化属性,与外部群体进行信息交流。

结合政治经济系统的推论,可以预判的是,亚文化群体越多,需求种类越复杂,亚文化群体对于符合他们文化属性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渐增,经济流通性必然增加。

同时,由于亚文化让信息系统更为复杂,这必然让政治系统有了更强烈的控制需求。

所以,我们为LGBT群体争取合法婚配权欢呼,为女性平权运动打Call,为内容市场的新作品兴奋,但得深刻的认识到,这背后的代价是更为强势的监管与控制。

这就是社会存在中,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这种关联造成的社会内部张力,几乎就是我们所有个体不得不面对的生存结构。

个体的未来

我们个人处于如此的社会生存结构中,沿着智质性状的逻辑,自然会生发出强烈的代偿需要,尤其是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

那么,在未来的个体,他们的需要会体现在三个方向:

  • 1、精神的能源代谢需要:精神空虚导致对文化内容的渴求。
  • 2、精神的遗传增值需要:想要传递自己的想法,寻求认同。
  • 3、精神的感知能力需要:学习更多知识,拥有更强的精神感知能力。

简单的说,他们需要更多的内容填补精神空虚,他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想要学习新的知识。今天火爆的几个新兴创业领域,短视频、内容付费、社群等,几乎都是上述三个方向在现实世界中的表达。

举一个小例子,复联3我是在首映当天看的,电影院里坐的全是年轻人。这一场电影看到现场所有人都热血沸腾,热泪盈眶!雷神带着官方标配BGM从天而降时,现场有不少直接从座位上蹦起来尖叫鼓掌。

这一刻我突然有一种出离的感受,站在第三者角度看,在场所有人的精神世界,竟然是被不到一厘米宽的屏幕所牵动着,情绪被音响传出的声波推拉着,然而我们并不会对此有什么疑问,心甘情愿地坠入这虚构的内容世界中。所有人在现实中本应释放的感情、斗志、志向,在一部虚构的电影中被消解掉了。

社会个体残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做一个大胆的预言:未来绝大部分年轻人,他们的饮食都交给了外卖,家务全部由家政阿姨打理,购物外包给买手,出行外包给网约车,学习不得不持续终身且不得不大幅度跨界;

他们的热情消解于虚拟世界,性欲释放于约炮,爱情短命,爱弥散给众多IP或者明星,婚姻若即若离,生育能力残化甚至不愿意生育,将其逐渐外包给代孕、月嫂,孩子教育再外包给托儿所、AI教师….

产品逻辑

基于本文的推论,我们还能得出一套基于需求论的产品逻辑,可以构建出如下的象限。以需求论为横轴,以性状延伸为纵轴。

商业模式的增长流变,源于第一性原理:需求论

于是可以得出:建立在西南象限的产品,稳固持久生命力强;越是建立在东北象限的产品,动荡飘摇生命力弱。

这是一个产品经理方法论之上的产品逻辑。产品初始,它必然位于需求论的某一位点上,稳定性以及代偿量已经被天然规定了。

例如,建立在极度理性需求的生意,需要极高的产品能力、资本能力、团队能力,区块链行业就是如此的典型,产品、技术、金融、营销、运营,任何一个在这个行业的创业团队,在开始时就需要全方位调动所有的智能储备。它起飞的速度极快,下坠时也无可阻拦。

在需求论上定位产品,比起用户心智中去定位产品优先级更高。

商业逻辑

顺延至商业上,就能形成一种狭义上的商业哲学

我们的事业至少得有两种组成部分——

左手的事业位于象限的左侧,它的收益未必很高,但它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右手的事业位于象限的右侧,它需要调动极高的能力储备才能撬动,所以它非常高级,却又非常的动荡飘摇,同时也可能有极高的收益。

对于创业者的战略来说,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参考系。

这让我想起马云的一次分享,他问李嘉诚,你凭什么可以投了那么多项目,都可以赚钱,而且经历多次金融风暴仍然不倒?李嘉诚的答案很简洁——

你必须有一个天塌下来都能赚钱的产品。

这个天塌下来都能赚钱的产品,一定是位于需求象限的左侧,它存在的时限很长,规模足够大,具有极高的奠基性和稳定性,极少受到时代变化的影响。

总结

以上,是基于递弱代偿的需求论体系,及其在商业上的基础推论。每一个推论话题,都可以用N篇文章予以分析阐述,甚至还有很多具象的应用场景。当然,我自己也在使用。

例如,在区块链行业中,到底有哪些需求,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而且,它具有极高的奠基性和稳定性?我认为是通证经济制度设计,以及通证政治制度治理。所以我成立了梭哈互动,以品牌营销增长黑客为抓手,将其定位成通证体制治理公司。运营3个月,目前来看这确实是行业的刚需。

不过限于篇幅,点到为止不再赘述了,此后我会针对具体的应用再逐一展开。

在《物演通论》的最后一页,先生如是说——

本书只是提出和论证了一个基本原理。运用这个原理,应该还可以澄清许多我未曾涉及的其他问题,即是说,这个原理具有相当广阔的普解性。不过,那已是后人的事业了,我的厌倦之情早就把自己的灵性埋葬于江郎才尽的荒塚之中,所以只好就此搁笔了。

递弱代偿的务虚思想,实则是务实层面大展身手的基本参考系。本文的逻辑,就是递弱代偿普解性的一类展示。递弱代偿是我的底层世界观,需求论是我的第一性原理,未来我应该会有不少文章,会顺应本文的思路继续展开,而且我已经在这条逻辑通路上开始实践了。

文:千古刘传(ID:qiangulc)

增长黑客荐读商业模式:

更多精彩,关注:增长黑客(GrowthHK.cn)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增长黑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rowthhk.cn/cgo/model/11682.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8-06-19 00:01
下一篇 2018-06-19 13:21

增长黑客Growthhk.cn荐读更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特别提示:登陆使用搜索/分类/最新内容推送等功能 >>